主题: 投资理财谨防收益率陷阱
2008-02-23 14:56:5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股民
昵称:游客(58.247.173.*)
发帖数: -
回帖数: -
可用积分数:
注册日期: -
最后登陆: -
主题:投资理财谨防收益率陷阱

新年伊始,理财大战烽火再起,各银行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水涨船高”:10%、15%、18%、20%,有的甚至达到30%以上。然而,与银行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已经到期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并不理想,如一家银行2006年销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在2007年底到期支付时出现了零收益,引起部分投资者到银行讨说法。

  据了解,2007年重庆银行理财产品带给了投资者10%左右的收益,但多家银行在2004年至2006年间推出的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3至5年期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在3%左右,不及银行存款利率,因为在央行2007年连续6次加息后,人民币3年期存款利率已达到5.4%,5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85%。


  其实,自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投资理财“收益率陷阱”就一直存在。因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而且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也需要保守商业秘密,不可能对市场完全透明。此外,银行销售人员口中的“最高预期收益”虽然并没有故意欺瞒投资者,但是它往往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误导。


  为此,重庆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应仔细研究相关条款,并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做好投资组合,谨防“收益率陷阱”。首先,要明白“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其次,银行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第三,不需要手续费并不一定省钱,比如打新理财产品,尽管不需要参与费、退出费,但是银行要收管理费,一般是银行在投资者申购新股获得的收益中提取。最后,关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即银行会把资金投向哪些方面,因为资金投入方向与理财产品收益率直接相关。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