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5 |
|
主题:乳业“灾后重建”:复苏至少两三年
专家分析,这次事件直接改变了行业格局。原来那些被挤在缝隙中难以喘息的中小乳品企业,或迎来契机。
三鹿“结石奶”事件曝光后,即将破产的三鹿由谁接手,在市场上引起众多猜测。
9月25日,三元股份发布停牌公告,公司称须研究相关并购事宜,9月26日起停牌。
市场传言三元将并购三鹿。一场行业大洗牌悄悄进行。外资品牌成大赢家
三鹿事件曝光后,蒙牛乳业(2319.HK)、伊利股份(600887,股吧)(600887)、光明乳业(600597,股吧)(600597)等乳业龙头纷纷爆出三聚氰胺问题,股价应声暴跌。
受到三元并购三鹿传言影响,三元股份(600429)从9月18日开始连续拉出6个涨停后于25日停牌。
“结石奶”事件无异于一声惊雷,击垮了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底线,同时也击碎了国内乳业龙头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信誉和品牌。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重创后,谁会活下去,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爱建证券研究员杨云帆认为,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型企业虽能继续生存,但未来数年的业绩下滑似乎已不可避免。
国内婴幼儿奶粉的基础本来就较薄弱,近年来在伊利等厂商的推动下,逐渐占领了部分市场份额。但三鹿事件曝光后,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再度降至冰点。
“本来就占优势的国外厂商不费吹灰之力便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甚至拥有了奶粉的‘定价权’。近日我们观察发现,这场信任危机不但体现在乳制品方面,也蔓延到了所有食品饮料的子行业。例如双汇发展(000895,股吧)受传闻影响大幅下挫,贵州茅台(600519,股吧)和张裕A也深受传闻困扰。估计乳制品行业整体复苏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杨云帆表示。
渤海证券研究员闫亚磊分析,外资乳企乳制品销量大增,深圳地区进口奶粉销量增长三成,而广州地区的多数进口奶粉品牌销量翻4-7倍,此次事件加速了外资乳企在我国的扩张。
“事件对奶粉市场的影响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对某些公司产生永久的影响,因父母对婴幼儿产品质量更敏感。我们认为国外生产商将成为最大的赢家,至今仅发现国外品牌的雀巢产品受到污染,多美滋(达能)、美赞臣(百时美施贵宝)、惠氏是潜在的受益者。国内生产商,如完达山、新希望(000876,股吧)和贝因美,也将受益,尤其是在国外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有限的中低端市场。”平安证券分析师文献亦赞同以上观点。
利好区域乳企
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比较看好区域型乳品企业。
李志起表示,这次事件直接改变了这个行业的格局,也让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那些被挤在缝隙之间难以喘息的中小乳品企业,因此可能迎来契机。
在质检总局公布的名单中,还有上百家乳品企业没有问题。而它们大多是各地的区域型乳品企业。现在,它们的春天到了。
这些一线企业让出来的市场份额可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其分量之重,足可以让各地区域性乳品企业好好地享受一次大餐。
“关于这一点,是有先例的,当年光明在河南市场出事之后,河南市场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了若干家在地市级市场称雄一方的企业和品牌,而且都还活得不错。去年,我还应邀参加了河南乳品企业协会的成立仪式,曾经跟他们有过深入的交流。”李志起表示。
文献认为蒙牛、伊利和光明今年的负面冲击很大,这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在近期将下滑,虽然仍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但其他乳制品公司有机会在该事件发生后崛起。中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信心的恢复,企业应对此次危机的能力。
从液态奶市场来看,蒙牛、伊利和光明占据大约70%的国内液态奶市场份额。文献认为此事件将在短期给未发现三聚氰胺的地方品牌和国外品牌带来新机遇。但鉴于蒙牛、伊利和光明三家公司拥有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形象建设能力,未来它们可能依然是市场的领先者,但是它们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消化该事件的负面影响。
而爱建证券研究员杨云帆认为,中小企业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上市公司业绩或大幅下滑。相对国外,我国的乳制品行业起步晚且加工水平相对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奶牛喂养以散养为主,这不但导致原奶质量不高,也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这次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便是这一长期隐患的全面大爆发。国内绝大部分中小乳品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奶源基地,而长期依靠“奶贩子”提供的原奶,面对此次危机,许多中小企业可能再无翻身机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