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14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7427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3 |
|
主题:2009,铁矿石谈判能否突围
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即将拉开序幕。面对2008年纷纷扰扰的、至今“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宝钢这些国资大企能否带领中国钢企走出重围,迎来“柳暗花明又一天”,人们在疑虑中焦急等待
2008,铁矿石谈判步步为营 用惊心动魄来形容2008年的铁矿石谈判一点也不为过。 2008年2月,日本钢厂新日铁突然宣布,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韩国浦项制铁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淡水河谷南部粉矿价格(离岸价)将由2007财年的72.11美分/干公吨度上涨65%至118.98美分/干公吨度;而品质较好的Carajas粉矿价格将由73.1美分/干公吨度上涨71%至125.17美分/干公吨度。 2003年至2007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累计涨幅已经高达188%,中国钢企对此次上涨幅度的心理预期一直维持在30%,主要媒体和研究机构的主流预测也只是50%。此外,日本钢厂此前曾表示,在2008财年铁矿石谈判中不会贸然与供方达成协议,会先等待和观察中国方面的谈判进程。多数人士认为,宝钢会像2007年一样主导钢企谈判,并与巴西淡水河谷首发定价。然而,国际铁矿石谈判日韩钢企首发定锤,中国只有随行就市,2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同样的65%和71%的涨价协议。铁矿石谈判中,日本钢企为了维持长期定价体系急于结束谈判造成铁矿石价格高涨等话题,在民众中热议了好一阵子。大家以为铁矿石的猛涨可以暂时划一个句号了,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 2008年6月,经历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近10年以来谈判时间最长的一次年度谈判后,宝钢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公司达成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的协议,该涨幅高于淡水河谷的涨幅,亚洲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两种铁矿石长协价格。 2008年7月,宝钢与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公司就2008年度粉矿和块矿基准价格达成一致,涨幅与宝钢同力拓公司达成的协议完全相同。 随着宝钢同世界三大矿产巨头的谈判尘埃落定,2008年度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基本结束。由于当时市场对铁矿石呈现出刚性需求,人们普遍认为2008年基本上就是卖方市场。虽然谈判中钢企们表现得步步为营、寸土必争,但由于不具备话语权,也不得不一次次接受涨价要求。 但中国钢企们的委曲求全并没有换来皆大欢喜。此前根据谈判规则,铁矿石公司在与第一家钢企达成价格协议时,均许诺不会给予之后的任何钢企更低的价格;钢企也会许诺不会给予之后的铁矿石公司更高的价格。澳洲铁矿生产商强势打破沿袭几十年的谈判惯例,使铁矿石市场进入动荡时代,当时就有专家表示,这将对明年中国与巴西的铁矿石谈判产生消极影响。然而,这种消极影响没有等到2009年就提前到来了。 淡水河谷挑战中国钢企底线 2008年9月,钢铁业内部人士证实,淡水河谷已发电子邮件通知中国客户,宣布自9月1日起将其供应的铁矿石额外加价20%,此次特别调价是在每年调价一次的年度合同谈判惯例之外的单独调价。 针对淡水河谷公司单方违反合同,突然大幅度提高铁矿石价格,并要求有关钢铁企业限期接受这一不合理的大幅度涨价的状况,中国钢铁企业反应强烈,均表示坚决拒绝。中钢协也发函表态,巴西淡水河谷的单方违约行为,既违背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贸易规则,又严重地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同时给中国的钢铁生产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地伤害了中巴双方已经建立的国际铁矿石稳定的贸易秩序和良好的不断发展的互赢关系。 在提价要求遭到中国钢企普遍抵制后,巴西淡水河谷使出了杀手锏———对中国矿船停止装货。9月1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披露,淡水河谷方面已经停止对中国矿船装货,导致大量中国货船滞留巴西港口,给中国钢铁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武钢是受害者之一,9月22日,武钢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淡水河谷这种单方面的涨价行为,并将采取相关措施有效处理被滞留的船只。胶着状态中,中国钢企们一反谈判桌前的被动状态,掷地有声地表示,淡水河谷的行径令人气愤,中国钢企的底线是,涨一分钱都不行。 中国钢企集体“亮剑”事出有因。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国国内铁矿石价格和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下跌,港口铁矿石大量积压,钢厂铁矿石库存居高不下,国内现有的铁矿石资源完全能够替代巴西铁矿石,维持国内钢铁企业的正常生产。另外,中国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钢厂成本居高不下,大量企业处于亏损边缘,部分企业限产、停产。如果铁矿石再度涨价将加大钢厂亏损,这是中国钢铁企业根本不会接受的。 据悉,全球经济衰退已蔓延到钢铁行业,中国钢铁界开始感到了寒意。八九月份,众多中小型钢铁企业被迫停产。现在,这股减产风潮已经刮到了大钢厂,许多国有钢企纷纷采取“限产保价”和“以销定产”的策略。9月初,南京钢铁宣称减产10%,后期还有可能增加到30%。9月底,河北钢铁、首钢、山东钢铁、鞍钢对当前钢铁市场形势做出了整体减产的举措。目前,宝钢、武钢等一线国有钢企也开始有减产行动。 钢企减产,使铁矿石供应商也备感压力。10月上旬,澳大利亚第四大铁矿石公司吉布森股价大幅下挫。该公司此前发布的消息称,由于中国港口库存积压以及炼钢需求减少,致使中国客户要求延迟交货。 钢铁行业这么不景气,淡水河谷出尔反尔要求提价的算盘算是打错了。相关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今年2月签订的合约才过了半年,不太可能由淡水河谷单方面推翻,否则今后的年度协议价格将成为一张废纸;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铁矿石交易价格持续下滑,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将长期供货协议的价格再上涨20%,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2009,谈判如何突出重围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有人认为,宏观环境不景气导致的钢量减产从某种意义上成全了中国的钢企们,给了他们面对无理要求反戈一击的机会;也促使他们冷静下来,思考2008年铁矿石谈判中的得与失。而这些思考有助于他们在2009年谈判中提升自身话语权。 据悉,在金融海啸水涨船高之时,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已向其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确保中国对澳资源需求保持旺盛。媒体称这将有助于澳大利亚躲过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澳大利亚总理的危机感让人对未来的铁矿石谈判找到了一些自信的感觉,也对淡水河谷不经意地旁敲侧击了一下。 近日,中钢协相关人士表示,短期内中国企业不会再进口单方违约、大幅度提高其价格的巴西矿。大多数中国钢企已经修改了10月份的安排,取消了往巴西方面的派船计划。一切迹象表明,中国钢企们众志成城,态度越来越强硬,这一切仿佛是在为2009年的谈判作铺垫。有人认为,物极必反,淡水河谷的逼宫成了中国钢企们寻回话语权的契机。 许多业内人士都坚信,与2008年极为不利的形势相比,2009年,谈判的天平明显倾向于买方。 首先,全球经济放缓,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出现大幅降价,惟独铁矿石的价格“铁板一块”,这毫无道理可言。目前,铁矿石现货矿已经出现下跌,印度现货矿到岸价已经与巴西矿接近。这对长协矿的价格稳定形成冲击。国际钢价也开始回落,全球对铁矿石需求下降已无悬念。 其次,中国钢价出现大幅跳水,钢厂亏损面加大。中小钢厂大面积停产减产,大钢厂也借检修趁机减产。在钢厂合理利润难以保证的背景下,铁矿石涨价自然难以得到中方认同。 第三,中国港口铁矿石压港达到7000万吨,这已经相当于中国钢厂两个月的进口量,加上中方钢厂为减少亏损也有意减产,因此短期内不怕淡水河谷断货。 第四,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暴利(100%以上)刺激国产矿产量大增。目前,国产矿在满足国内钢厂增量需要外还有剩余。权威人士称,中国有50%左右的国产矿不完全依赖进口,这是有别于日本、韩国的。尤其在目前,中国钢市低迷、钢产量下降,国内部分矿山产品滞销,很多矿山积压的铁矿石亟须找到出路,国内铁精粉替代巴西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调查和掌握的国内铁精粉,其理化指标优于巴西矿指标,在数量上也是完全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而且价格还比巴西矿便宜。 也有相关学者指出,现在的铁矿石贸易市场属于寡头市场,世界三大矿业巨头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铁矿石贸易市场份额,在“操控”价格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在谈判进程中经常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影响价格,如在谈判中实行限产,导致现货市场价格暴涨,为谈判增添筹码。另外,作为铁矿石需求方的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远不及矿业公司,中国钢铁产量前10名的市场占有率不到40%,且在谈判中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谈判优势不明显,合力相对较弱。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中,需求方团结一致才能有效抵制矿业巨头施加的种种压力,否则将很难达成满意的谈判结果。 面对2008年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如何调整战略赢得主动,是宝钢等大型央企直面的现实。宝钢负责人表示,明年铁矿石谈判仍将很艰难,能否突破重围最终还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但随着下半年钢铁生产放缓,钢企对铁矿石、焦炭等相关原料需求进一步减弱、国内钢铁行业整合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等多方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被几大矿石巨头继续推高的状况将被制约。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