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信银行:利润增幅超同业背后
2008-10-26 12:25:4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11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7367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1
主题:中信银行:利润增幅超同业背后

  10月20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预计200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30%以上,公司认为业绩在幅度增长的原因是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利差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有效税率显著降低。

  三因素保中信银行超预期增长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英对此评论称,“高于我们预期约6%。2008年以来中信银行各项经营情况表现稳定,估值已跌至合理水平,我们将开始关注。”

  尽管宏观环境对银行业净利润增长产生压力,但是借助于中信集团的平台,中信银行在对公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

 中信集团直接持股62.33%,间接持股15%,为控股股东。中信集团所持有的股票在2010年才可以解禁,目前限售股问题对公司的影响不大。渤海证券研究所张继袖发表研究报告认为,公司控股股东中信集团高度集中的控股权将加大其支持上市公司的概率。依托于集团的综合平台,公司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

  中信银行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公司银行业务贡献不斐。以上半年为例,中信银行多方着力突破公司业务:着力发展机构负债业务,上半年本外币对公存款余额达到7290亿元,比年初增加981亿元,以4.21%的市场份额在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中位列榜首。进行信贷资源重点向综合收益高、风险资产占用低的业务和战略客户倾斜。

  “中信银行公司业务重点包括做大机构负债业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深挖产业链金融价值以及中小企业金融等多个产品线,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收益。同时,也将更加关注合规经营,加大品牌营销的力度和团队建设。”中信银行行长助理张强日前透露。

  对于中信银行的发展规划,中信银行内部人士指出:“在保持传统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银行将进一步发展现金管理、金融同业和产业金融等创新业务,有效推动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工作。同时强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季报行业盈利增速放缓至56%

  中信银行净利润2008年中期同比增长162.6%,位于上市银行之首。现在看来季报也会如此。《经营业绩拐点来临,盈利增速继续放缓》,这是申银万国金融分析师姚晨曦、励雅敏所作行业的报告的标题。

  此份报告认为,银行业单季净利息收入很难继续提升。上半年资金大量回流银行体系的趋势在三季度出现明显放缓,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现金流日益紧张,另一方面出于信贷风险和息差压力的考虑银行自身也更偏向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将存款资金向外疏导,因此一、二季度银行资产规模大幅攀升的情况很难在三季度继续延续。与此同时,二季度开始的息差收窄压力在本季进一步加大:重定价基本完成后,信贷额度的放松、企业有效贷款需求的下降以及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将驱动贷款收益率开始下滑;持续的存款定期化以及降息周期中的定期存款长期化将推动资金成本继续上升。

  据此,申银万国判断,第三季度银行净利息收入将与二季度基本持平,部分银行可能会出现小幅的下滑。他们从手续费收入、减值计提及行业基本面几个方面做了进一步分析。

  手续费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在资本市场惨淡的情况下,大部分银行手续费收入得以持续增长的很大动因来自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销售和对公业务(主要是财务顾问和担保承诺费)的兴旺。三季度,伴随信贷供求格局的逐步转变,上述两项业务都将面临较大挑战。在缺乏新增长点的情况下,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速放缓将是必然趋势。

  减值准备计提将依然保持较大力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银行需要对包括雷曼相关投资在内的海外债券投资进行减值准备计提,虽然投资头寸有限,但还是会给三季度的业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尽管我们认为资产质量在目前阶段还不会出现明显恶化,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也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和信贷风险的严峻判断,各家银行依然可能继续维持较高的拨备计提力度,而见证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监管机构也可能督促银行以丰补歉、增加损失准备以提前应对未来的风险。

  三季报盈利增速放缓至56%。根据申银万国的预测,2008年三季度可以说是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一个拐点,单季净利润将会开始出现环比的小幅下降,前三季度整体盈利增速将继续下滑至56%左右。其中,大型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5%,中型银行增长95%,城商行增长80%左右。

  基本面进入下降通道,银行股近期难有趋势性机会。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对应2008年9.2倍PE和1.7倍PB、2009年8.3倍PE和1.5倍PB。较低的股价和估值已经提前反映了市场对行业景气度下滑的预期,但现实中的拐点才刚刚来临。尽管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已经开始显现,但在宏观经济预期改善之前,无法获得基本面支撑的银行股很难出现趋势性机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