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机构将展开自救 后市如何打算
2008-03-14 13:02:5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昵称:小散
发帖数:5
回帖数:58
可用积分数:131914
注册日期:2008-03-05
最后登陆:2011-03-31
主题:机构将展开自救 后市如何打算

[FACE]ico2.gif[/FACE]自股吧。
机构将展开自救 后市如何打算
经过一轮的惨烈逼宫,不但没有逼出利好,还遭来一顿申斥。当前的境况是管理层高估了市场的承受力与自己的能力,而市场低估了管理层的承受力与“魄力”。当股市的“权力方”与“执行方”对市场的看法不再一致时,这种争斗必然体现在盘面上,市场已经看到了这种争斗。最终“权力方”获得了这一局胜利,但最终将难有赢家。
现实状况是,当博弈的一方在一局明显出现败局的时候必然暂时服软。但,这种服软带来的后果是在合适的时候将以更猛烈的方式还击。这,也必然会体现在将来的盘面上,但不是今天也不是最近。

毫无疑问,90%的情景已经证明了牛市的结束,这是管理层和机构不够爱惜这个市场的必然结果。一个只顾打压,另一个只顾透支的博弈双方最终只能掏空这个刚刚有些成长的市场。中国股市的演变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由于其制度的缺失,一旦这种东西爆发后所有的技术肯定都没有办法解释这些东西(波浪理论可以在事后进行解释,这是波浪理论的特点)。技术在这个时候只意味着把持好自己尽量少输或在未来的反弹中尽量把握波段机会。持续这么久的下跌已经将股市的总体震荡中枢下降到了4000点,区间可以以500点一个级别上下的震荡。在心理上你应该有指数下降到3500点以下的准备,这里就不说太多悲观的话了。

管理层发飙了,今天指数却没有直线而下。这就是机构,当其不能逼迫管理层伸手时,他能做的只有自救。因为,再向下基金将迎来疯狂的赎回潮,那无论机构和大盘都会死得很惨。这是机构的切身利益(笔者周围已经开始出现较大的赎回,特别是昨天,已经有很多人问是该卖出股票和赎回基金,4000点的心底可见一斑),也就是说后市其只能自救。别无他途。

根据管理层地各种表态,印花税肯定会降,但除非大盘短期下跌到3500点以下,管理层短期内将很难作出决定。而且,关键问题是迄今为止国税总局已经不愿意降低了,你没看到今天有人竟然说拿印花税换利得税吗?5.30实际上已经让一些人自己将自己陷入了被动。

大形势已经这样了,既然如此投资者当前能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机会了结。现在?当然不能!自5522高点跌落已经30%,正常情况下反弹应该快到了,而且机构此时要做的就是必须自救。否则,新基将无法发行,老基将面临大面积赎回。这是机构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为什么管理层申斥之后今天不大跌的原因(会不会有其它力量出来砸盘还不好说,但至少基金肯定不想再跌了)。那么投资者后市该怎么做呢?

一、认清形势,等待反弹。

二、反弹别贪,顺势而为。

三、注意消息面变化,印花税出台越拖后效用越小,特别是在反弹途中会促使反弹增高,但却会促使主力出货。如按现在点位计算,印花税的降低可以促使大盘反弹1000点左右。但不能决定大势。若再融资被叫停,对后市有800点左右的效用。但这两个元素将不可能再使大盘创新高。

四、若不出现相应利好,将反弹出局放在1月22缺口之下。若出现利好而不对路,将反弹的目标放在5000以下。若出现较大利好,可以放在5500点以下。5500点以上今年坚决不做,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在管理层大发慈悲的情况下)。

当前的形势是,没有人能够救你,只有自己救自己。建议投资者认真研究一下技术指标,虽未必管用,但若决心够可以在关键时刻让你少赔一点。

中国距离“三公”的市场还有至少一二十年的路要走,这一代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是由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你想象,5.30政策打压的时候怎么不觉得那就是政策市了,现在反倒说不能回到政策市了。一年之内连管理层对其做出来的事都是两个标准,你说能有“三公”吗?更别提惟利是图的机构了。别过于责怪机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这是其本性。若想让市场“三公”,自身必先“三公”。中国现在整体局势并不乐观,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还是要多努力些,多自强些。中国受到的压力远不止虚拟市场这些,在实体经济中更甚。洋买办们正在游说我们的决策层加快升值速度,看看那些经常在媒体露脸的外国人的洋买办(都是中国人啊,现代式的汉奸)们都说些什么:“人民币加速升值可以降低CPI。”这无疑是饮鸠止渴,多么大的谬误。美国人正等着我们快速升值解他的次贷危机呢。我们的决策层正在向这一步走,这才是应该担心的。一旦走错,实体经济将受到莫大的打击,中国将可能走日本老路。但愿笔者担心是错误的。

作为自己,这只是场游戏,其实输赢都只能是人生几十年的一部分而已。看开些,看淡些,生活还有很多需要你去珍惜的东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