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兵工集团专业化重组急行军
2008-11-14 15:51:2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兵工集团专业化重组急行军

 作为我国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主要生产重型武器,下属有中兵光电、北方股份、北方创业、北方国际、新华光、凌云股份、晋西车轴、长春一东、辽通化工和北化股份等10家A股上市公司。继2006年经营规模跨上1000亿元发展平台后,2007年,兵工集团全年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5亿元,同比增长20.8%,利润同比增长41.5%,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由财政投资力度加大而带来的国防开支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兵工集团有望采取专业化重组的手段,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解决其“包袱重、摊子大、效益低”的问题,并实现旗下上市公司的新一轮发展。



  家大业大效益不大



  目前,兵工集团旗下拥有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等研发机构38家、生产制造企业75家、贸易企业9家,并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近百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1667亿元,员工近30万人,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位。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对兵工集团的产业定位,重型车辆与装备、特种化工和光电材料与器件是其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民品方面,兵工集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重型装备与车辆、特种化工与石油化工、光电材料与器件三大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民品发展新体系。2006年,集团民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到342亿元;重车产销量突破了10000辆,硝化棉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金刚石产销量位居亚洲第一,TDI、纤维素、塑料管材、活性炭、火车轴等20多个民品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但是,兵工集团也背负着较大的压力。长期以来,扭亏脱困是兵工集团的头等大事。按照普遍的说法,“兵工集团历史包袱还是比较重,摊子大,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新任总经理张国清也认为,兵工集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人均创造价值低、安全环保欠账严重等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发展已成为兵工集团的必由之路。



  专业化重组进程加快



  “全方位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和资本证券化”,这是兵器集团“十一五”期间资本运作的总要求。未来几年内,集团的资产整合和专业化重组将上一个新台阶。



  最新的实例是,集团下属的新华光(600184)拟向西光集团、红塔创投以及云南工投以每股6.28元的价格发行不超过1.2亿股股份,用于购买西光集团拥有的防务资产和负债及持有的天达光伏6.44%的股权;红塔创投和云南工投分别持有的天达光伏32.21%和8.06%的股权。新华光从而成为兵工集团整合其防务产业和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平台。



  再远一点的则是顺利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中兵光电(600435)。公司以15.69元/股的发行价格向大股东华北光学发行78,717,518股股份,用于购买华北光学的远程控制技术产品、稳定技术产品、火控技术产品、惯导与光电控制技术产品、智能机器人技术产品等五大系列产品,从而真正实现由民品电脑绣花机生产企业向信息化兵器企业的转型。



  中兵光电与新华光扮演的“先行者”角色让市场各方对兵工集团下一步的动作格外关注。但是,“从现实条件看,兵工集团目前还不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兵工集团资产经营部股权管理处处长石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从目前资本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兵工集团在内部进行专业化重组,是整个公司加快产业与资本融合的主要途径。



  目前,兵工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有11家(包括一家H股公司安捷利实业),从数量来看位于中央企业的前列。但是,“由于兵工集团历史上的原因,造成上市公司的规模偏小,并在集团公司总资产中占比较低,融资效率不高。”石兵说。



  石兵透露,目前兵工集团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和产业整合平台作用,打造产业集群以及开展专业化重组,推动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集团还在思考,依托上市公司和优势企业创新重组融资方式,探索军工资产上市的有效途径;以及积极开展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债权融资,推动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国防开支仍有增长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国防开支和武器装备费的稳定增长为兵工集团的逐步改制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兵工集团的下属军工企业有望从不断增长的军费开支中获得不小的蛋糕,从而为自身的专业化重组赢得宝贵的时间。



  数据显示,1990年-2005年,我国的国防开支平均增速为15.36%(未扣除通胀因素),2006年-2008年国防开支预算分别达到2838亿元、3509亿元、4178亿元,2007、2008年增速分别为17.8%、17.6%。



  国信证券唐建华认为,近20年来,我国国防开支的年复合增速为两位数,未来仍有可能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防开支历史欠账太大,上个世纪的1979年到1989年国防开支实际平均每年下降5.83%,直到1990年以后国防开支才开始补账,持续以两位数增长至今,这种增长是在经历过去近20年的预算吃紧之后回归正常。



  资料显示,我国国防开支通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军队人员工资和津贴标准;二是提高军队公务事业费和伙食费标准,改善部队官兵训练、生活条件;三是适应部队训练需要,适当提高公务事业费和教育训练费标准;四是适度增加装备建设经费,提高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事实上,我国国防费总额、军人人均数额与一些军事强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以2005年为例,我国年度国防开支相当于美国的6.19%、英国的52.95%、法国的71.45%、日本的67.52%。



  以国防支出占GDP、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我国国防开支也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以2007年为例,上述两个比重我国为1.4%和7.2%、美国为4.6%和16.6%、英国为3%和6.9%、法国为2%和13.5%、俄罗斯为2.63%和15.1%、印度为2.5%和14.1%。



  另一方面,我军在武器装备方面的欠账更为突出。唐建华表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全军武器大都落后世界先进水平20多年,此后10多年间又处于“简单维持”的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全军处于大换装时期,采购武器投入不少,随之而来的维护和消耗费用将倍增。拿战车或战机来说,其本身售价只占全程寿命耗费的一小部分,而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如油料、弹药)、维持保养和零配件更换等费用往往要大于一期购买费的2-3倍。



  军工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带来效益和地位的迅猛提升。2007年,我国11家军工集团2007年实现总收入同比增长18%左右,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4.4%,这一增速比中央企业平均水平高72.7个百分点。2005-2007年的3年间,11家集团的复合收入增速达到21%,比同期中央企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面对内外部的有利条件,期待兵工集团以专业化重组打造中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08-11-14 17:15:3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昵称:知与行
发帖数:18
回帖数:65
可用积分数:91546
注册日期:2008-10-30
最后登陆:2009-11-24
期待长安有个好的重组计划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