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发出“停增美债”警告
2008-12-25 20:42:1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中国发出“停增美债”警告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增与减,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国际社会。

  中国是美国最大债主

  据香港《文汇报》12月17日报道,中国向美国发出警告说,美国如不适时进行经济改革,将停止增持美国国债。

  一直以来,中国为什么要不断增持美国国债呢?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主,这是美国财政部11月18日公布的消息。12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最新一期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中国共持有美国国债6259亿美元,比9月底猛增659亿美元,刷新今年以来月度增幅的最大值,继续领先于日本,居各国首位。这个数字意味着,美国每10美元国债中,就欠中国1美元。中国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已占外国央行持有总额的35.4%,占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额的13.3%。

  从美国国债的结构来看,中国近期增持的主要为短期国债。而且,目前各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增持短期债券,减持长期债券。


  增持美债不仅谋经济利益

  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一直都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美元可能大幅贬值,继续增持美国债意味着未来可能遭遇更大损失。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来帮助美国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从整体而言将有助最小化中国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那么,到底是增持好还是减持好呢?

  金融危机下国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迅速下降,使得中国11月份出口额7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放缓也导致了内需萎缩,11月份,中国进口额降幅更是高达18%,使中国月度贸易顺差创出40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也推动中国外汇储备继续走高,并于不久前突破两万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的出路在哪里?是不是应该用这笔钱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呢?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这次金融危机标志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整体下滑,它们中的大部分需要资金支持。与之相反,中国虽也受到冲击,但实力却在增长。这决定了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并获得更多发言权。在此背景下,对美国国债的增与减,就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增减美国国债所追求的,也不仅是经济收益。


  增持美债尚有5个好处

  在西方整体衰落的过程中,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撬动国际力量的杠杆,把力量的天平移向中国,增加中国的话语权和分量,获得在历次国际格局更迭中只有战争才能解决的结果,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机遇。具体来说,增持美国国债可以获得如下好处:

  第一,抑制美国印钞票的冲动。美国面对危机,需要大量金钱实施金融救援。美国寻求金钱的渠道不外两种,开动印钞机和发行国债。发行国债,实际上也是开动印钞机,但二者毕竟还有区别。开动印钞机是直接放弃美国的信用大旗,公然不认账,这其实是美国不愿意的。它更愿意立个牌坊,维持信誉。所以中国要让美国树立好孩子形象。同时中国也希望继续把握“战略机遇期”,以“温水煮青蛙”的原则解决国际力量转移的问题,不希望美国彻底激化危机,也不希望它抛弃国家信用。增持美元就是不错的鼓励。

  第二,逼迫美国让渡现实利益。美国如不抛弃国家信用,就只能在“规则”内谈判,联络诸国共同应对"危机"。这样,原来美国获益的规则变成了累赘,要想获得支持和配合,不让渡现实利益是不可能的。只要不谈崩,大家就可以在"规则"范畴里,慢慢侵蚀美国的权利。

  第三,逼迫美国真正救市。中国经济最有条件走出独立行情,但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国际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化的中国。如果欧美市场坏到一塌糊涂,中国也就无法幸免。所以,中国需要欧美救市,而且中国要帮助欧美救市。

  第四,树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主动增持美元资产,是向国际社会发出愿一道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信号,是一种大局观、负责的态度,是投资长期利益的一步。

  第五,购买美国国债有助减少我国外汇储备损失。近期美元对欧元大幅升值已达25%,欧洲经济已进入衰退,因此购买美国国债比欧洲国债更安全。而且鉴于美国在我国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尚没有被根本动摇,短期内增持是保值之举。在金融危机下,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大大高于企业债,市场中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因此增持美国国债符合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策略。中国积极维护美元本位的稳定,其实最有利于中国外汇的保值和增值。

  当然,如果美国不负责任,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革它的经济,我们也不会傻到一条道走到黑。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