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伊利在2008
2008-12-27 16:46:2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昵称:stock2008
发帖数:26742
回帖数:4299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注册日期:2008-04-13
最后登陆:2020-05-10
主题:伊利在2008

伊利在2008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23  发表评论>>
2008年,很难用喜悦悲戚来形容。

因为灾难,有太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在中国的大地上璀璨生辉。

因为奥运,有太多的优秀企业、优秀运动员在中国的赛场上崭露头角。

因为危机,有太多的行业、企业回到原点。

2008年,应该用大荣大惊来盘点。

关乎世界 ,关乎中国,关乎整个中国商界,关乎整个中国乳业,关乎伊利。

责任的基因

企业形象的塑造依靠的是品质的全面提升和对社会的恒久付出,而非瞬间的跨越增长亦或偶尔的慈善“作秀”。只有当平衡与责任的意识成为企业烙印时,企业的气质与轮廓才会在公众心目中逐渐清晰。

2008年岁末,伊利以唯一乳品企业的身份,因“公益50强”、“中华慈善奖”等奖项,再次站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最前沿。

作为领奖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代表伊利获得公益类的奖项了。人们已经记住了这张熟悉的面孔,也记住了这张面孔背后代表的一群人:当地震来临,一支支由伊利员工组成的特别救援队在灾情未止时奔赴救灾一线;当雪灾不停,伊利人彻夜不眠不休从全国调集救灾物品;当废墟中、矿井内的同胞捧起伊利第一时间送来的“救命牛奶”,没有人会忘记他们,没有人可能忘记他们。

有专家说,公益事业做一事易,做一世难。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伊利一直践行着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伊利是汶川抗震救灾工作中第一家紧急启动社会责任应急预案、并第一个将牛奶送到灾民手中的企业;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伊利共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捐物1300万元,以灾区孤儿为主要群体开展了“阳光心灵关爱行动”。伊利连续三次荣膺“最佳企业公民”称号,每年缴纳税款是同等规模企业的4倍,累计为公益事业投入6亿元……

无疑,伊利选择了一条“难”路。

伊利,没有部分外资、合资同行的“超国民待遇”;伊利,也没有光辉耀眼的“火箭速度”。对于伊利人来说,当厚度优于速度时,企业必定是跬步千里的;当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时,企业必定是厚德载物的;当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时,企业的一举一动早已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血脉之中,与国家一起成长,与人民一起幸福。

2008年的中国乳业,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局:行业危机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回归”成为了众乳企最敏感的动词。冷静地思考发展方式和奶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成为了乳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奶农的利益也成了这条诟迹斑斑的产业链上最不容忽视的问题。

“奶农是土壤,给中国乳业提供丰厚的养分;伊利是大树,大树的茁壮成长,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水土不会流失,不会被沙化。”伊利人这样形容自己和奶农的关系:奶农和伊利,以及伊利所代表的中国乳品企业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只有二者浑然一体,和谐发展,才能同生共荣。因此,在剧烈的变革中,只有伊利依旧在坚持“奶牛合作社”这种与奶农共赢的奶源建设模式。在广大奶农因三聚氰胺风波饱受争议时,伊利依旧始终与他们站在一起。

“长久以来,伊利都保持一个合理的利润,然后用利润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奶源基地的建设、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研究等方面。用恰当的价格、合理的投入、最好的产品带动中国乳业继续前进,这点是保持伊利永久经营、长久不衰的原因,也是伊利作为市场领导者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

“一个具备责任感的企业,上可顶天,下可立地,中可以成人。” 这是伊利人对企业责任的最高定义。从一个街道小厂最终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登上奥运舞台的乳品企业,伊利,顶天立地地做到了。

为什么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伊利集团能累计纳税70余亿元,高出同行同等规模企业几倍;为什么伊利投入了6亿多元用于弱势群体的帮扶;为什么伊利集团可以全情投入奶源基地建设,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总计帮助500万奶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当企业责任感以细胞分解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蔓延的时候,伊利的企业责任已经再不需要理由。

奥运不是礼物

奥运给了伊利一个审视未来的高点,也给了世界一个重新审视伊利的机会。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奥运不是礼物,而是挑战和责任。

2008年4月30日,伊利与中国最大的中文互动社区百度贴吧相合作的“奥运坐标”升级活动——“寻找我的奥运坐标,点亮100个奥运梦想”全面启动。网民只要回帖即可参与活动,活动突破性地将“主办权”交给每一个参与者,为网民搭建了一个真实记录奥运生活、彰显自我个性、抒发奥运激情的网络空间。

同期,伊利集团与利乐合作印制了160万份“奥运手册”,其中分为场馆介绍、赛程介绍、北京旅游地图三部分,在比赛期间会结合终端销售渠道和公交车、公园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发放。

在北京世纪坛广场的奥运文化广场上,伊利特别打造的“有我中国强”巨型雕塑赫然挺立,饱含民族自豪感和奥运激情的“有我中国强”五个巨型大字,形象地表达了伊利身为民族奥运企业,对中国奥运健儿的深切祝福,和中国力量的凝聚。

在比赛期间,伊利集团推出了“奥运加油站”活动,在赛场周边通过门票换赠等方式为观众免费提供奥运助威用品。在北京金融街、王府井,伊利特别设计了水立方形状的产品售卖亭,让普通市民近距离感受奥运的气氛,分享奥运会的欢乐与激情。

这一系列活动背后,其实贯穿着一个主题:让人们更接近奥运、更喜欢奥运、更享受奥运。对于来伊利来说,“奥运”和“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划等号的。

据统计,奥运会期间,伊利集团平均每天提供给各竞赛场馆及非竞赛场馆的牛奶逾2万多盒,酸奶平均每日供应近3万盒;冰淇淋每天近5万支。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运动员和现场观众,在数十天内,品尝了超过百万计的伊利乳品。

为了达到世界最高的品质标准,从整体的管理运营、到细节的质量控制,伊利进行了全方位的锻造和提升。伊利从集团内部通过层层选拔,组成了一支超过万人的奥运服务团队,并制定了一套严密、近乎苛刻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从奶牛管理、到内部的生产,各基地、各个质量管理部门都设有统一的安全管理系统,对牛奶的生产及物流进行全程实施录像监控。从伊利分布各地的工厂到北京的途中,铅封、押运、一直到达奥组委指定的物流中心,全程实施GPS电子监控,安全保卫的标准近乎“苛刻”。

“苛刻”的成果显而易见。

2008年6月2日,世界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结果: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由去年的167.29亿飙升至201.35亿,年内大涨34.06亿,以绝对优势第四次蝉联中国乳品行业首位。

7月5日,在第六届“中国杰出营销奖”评选中,伊利凭借“有我中国强” 奥运营销全案战胜了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一举夺得了2007至2008年度“最佳奥运营销奖”,实现了奥运营销大战中,民族品牌对国际名企的首次超越。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这样评价伊利:“我可以深切体会到伊利作为优秀的中国奥运企业,对奥运表现出的崇高热情与付出的卓越努力,你们为奥运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构成了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的重要一环。伊利用自己的实力和诚意完整地体现了中国顶级奥运牛奶的品质,相信伊利将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乳制品公司之一。”

奥运没有胜败,参与就是赢家。

零的回归

任何谙熟商业运作的人都明白,产品、服务和一个企业者心态的好坏是基于营销和品牌之上的,离开了这些空谈营销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多年来伊利一直对品质进行着卓绝的追求,并积极探求新产品的研发。早在2007年,伊利就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产品结构的战略升级。2008年初,被业内称为全球首款天然谷物与牛奶结合的产物——伊利“谷粒多”上市。此款产品不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需求领域,还填补了国内代餐奶的市场空白。同年,伊利研发推出了“优品嘉人”和“果之优酸乳”等新型健康饮品。目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业已超过伊利业务总额的40%。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出现了首家产业结构与国际接轨的乳品企业,也说明了中国的乳品企业开始摆脱单一产品结构带来的巨大风险,逐步走上了协调健康的发展之路。

2008年6月,全球规模最大的配方奶粉样板工厂在伊利金山工业园落成。该工厂的落成,不仅标志着伊利以液奶、奶粉等多产品线为支柱的、综合性、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已经走向成熟,更加速推进了中国乳业平衡、健康、合理化发展的步伐。有专家断言:这是中国乳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样对“中国制造”从价格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

2008年的行业危机将所有的荣誉带到了原点。而这次从危机中警醒的最快也最深刻的依旧是伊利。

在全行业的集体行动中,伊利第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 “三清理”、“三确保”、“抓两头”及“放心奶大行动”、“奶源长效建设机制”为核心的系统工作,以确保产品品质、重建市场信心,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托管奶站,对原料奶、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各类产品的检测项目累计达899项,大大超出了国家标准。

“天天都是开放日,人人都是监督员”,是伊利很早就明确了的观点。开放工厂的同时还要开放心态。2008年9月,伊利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全民化的“伊利放心奶大行动”。截止目前,已有包括质检总局、工商局、卫生部等各相关部门领导、食品安全专家、中外媒体、消费者在内的数万人共同走进伊利的工厂,亲眼见证了伊利“放心奶”的生产全过程。其中,仅伊利在呼和浩特的工厂,9月份以来,每天平均有2000名消费者参观。

“伊利是一个透明的企业,随时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张剑秋说。

如果说“伊利放心奶大行动”是伊利就产品基本层面的信息加强与消费者沟通的一个表现。那么,11月13日,中国食品业第一个全景透明、全程开放的数字化参观平台的上线,则是伊利更进一步将整个生产链条展示了出来,满足更多消费者多角度、全方位、随时随地的知情需求。通过伊利数字化参观平台的视频窗,消费者不仅可以看到生产全程,还可以看到伊利牧场和生产车间的全貌,真正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随时监督。

乳业资深专家陈渝这样评价伊利数字化参观平台:“首个数字化参观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了消费者无限的参观需求,实际上更显露出企业的成熟心态和开放胸怀。乳品企业真正需要开放的不应该仅仅是工厂,而应该是心态。”

而公众对于真正“开放透明”的企业总是不吝嘉奖。

2008年末,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首次中国召开,在这项被誉为“食品界的奥林匹克”的大会上,首次破解了困扰亚洲人的“乳糖不耐症”的“伊利营养舒化奶”摘得“科技创新奖”的金牌。——这个荣誉让所有中国乳业人都倍感欣喜:归零之后的中国乳业显然已经从零再次出发。

“健康中国”——伊利的新坐标

伊利领袖企业的思维方式,主导了企业的过去,支撑伊利成为了中国乳业第一家责任导向型公司。

作为伊利贯彻责任的主要体现之一,“健康中国”活动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活动至今,“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活动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660个城镇、近2千个社区,路演场次高达2300场,影响范围超过5000万人。在传递奥运精神的同时,也将“健康中国” 的梦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健康中国”涵盖了伊利生产、研发、销售、市场等各方面内容,并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文化健康”设定为检验标准与参考标准,力求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价值推导与项目推广,促进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伊利已在“健康中国”体系下,推出包含多项内容的“健康中国公益计划”。

2008年,“健康中国公益计划”从“阳光社区公益梦想”和“阳光心灵关爱行动”两大方向全面展开。

6月,伊利发起“阳光心灵关爱心动”活动。以关注四川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主题,对灾区孤儿进行系统持续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目前,伊利集团已联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组成爱心工作组,深入灾区,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心理干预行动。在未来伊利集团将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伊利员工家庭,用家庭生活的温暖,消减孤儿内心的阴影和伤痛,再次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7月,“健康中国阳光社区公益梦想” 行动正式启动。北京2008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每夺得一块金牌,伊利集团就将向“健康中国公益计划”注入20万元,帮助任何一个“社区人”服务社区的公益创想。这一次,伊利不仅让奥运精神真正传递到每一个市民身边,更将奥运精神成功转化成了社会的健康与和谐,长久伴随人们的生活。

有行业专家这样评价:“‘健康中国’是伊利自创立伊始便根植体内的天然属性,也是因奥运责任而构建成熟的企业体系,由此支撑起伊利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家责任导向型公司。”

2008,伊利走过了一个宠辱不惊的年头。

他因奥运而闪光,他因责任而淡定。

2009,伊利在路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