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kelven |
发帖数:6512 |
回帖数:475 |
可用积分数:1396372 |
注册日期:2008-05-13 |
最后登陆:2018-07-22 |
|
主题:银行股减持抛压恐越来越大
对于银行股来说,或许这个冬天比以往的时候更冷一些,而银行股的寒冷也使本已稍显暖意的新年股市再次增添了几许寒意。
在早前遭受机构投资者集体抛售后的A股市场银行板块,近期又不得不承受来自于另一群投资者的减持压力。
1月8日,继前一交易日大盘翻绿后,再次下跌45.83点,报收于1878.18点。与前一交易日相同的是,领跌的除了因为3G牌照的发放而被认为利好兑现的通信板块外,银行板块的再次集体变脸,成为当日大盘重挫的主力军。
至1月7日前,已经连续翻红两日的银行板块没有继续其上升的动力,据大智慧数据显示,1月7日,银行板块指数以2860.6点低开,报收于2825.13点,下跌4.64%。当日变脸的主因被认为来自于一则建设银行官方网站上的消息: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宣布将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H股56.2亿股。
1月8日,银行板块指数以2953.25点开盘,最终仍以2909.29点报收,下跌3.54%,同日,在2008年底刚刚遭受战略投资者瑞银抛售37亿股的中国银行再次遭遇股东减持。
虽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2009年上半年盈利空间将会明显收窄,但“外资股东大量抛售解禁银行股的动力并不在于此。”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告诉记者,其中原因更大一部分在于这些外资银行或机构的内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抛售的压力或将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后遗症
金融危机的爆发似乎在刹那间搅乱了国际金融秩序。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与国外接轨并不紧密,故对中国的直接伤害并不大。”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而外资股东大量抛售中资银行股,则是此次金融危机留给中国股市的后遗症之一。”金麟告诉记者,此次外资股东大量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原因大致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一是国外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部署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了调整或收缩。金麟指出,大量的外国金融机构都是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其入股的目的既是看中了斯时中国市场的金融前景,“其参股中资银行后,对其在华开展有关业务和有关金融层面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力求自保,全球发展的战略不得不因时发生改变,而其在华的业务也面临全面的收缩甚至退出。”金麟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战略投资者就会自然选择退出。
另外,同样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中资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者们大多数已身陷困境,急需资金来维护自身的运转。之前在2008年底解禁当日即抛售中国银行37亿股H股的瑞银则显然属于后者。
据悉,2008年12月30日当日,共有15家机构投资者从瑞士银行手中接盘其持有了三年的33.78亿股中国银行H股,据此,瑞士银行共套现8.08亿美元。据中国银行2006年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募股说明书显示,瑞士银行2005年以4.916亿美元收购了上述股份。
按此计算,瑞士银行该部分股权投资,三年时间共获利3.164亿美元,收益约64%。“从此收益率上来看,其获利很低。”某券商研究员指出,目前中国银行H股的价位处于历史低位,而瑞士银行悉数抛售,魄力之大估计是其流动性很紧张。
2005年瑞银进入中行时,意在与中行在投资银行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中行也希望能够学习瑞银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但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中行和瑞银基本没有战略合作项目。
事实上,处境艰难的瑞银抛售手中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来筹措资金以补充流动性的可能性也早在市场预料之中。
而于1月7日抛售建设银行56亿股H股的美国银行,在上述抛售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为16.6%,但仍为建设银行H股第二大股东。
“从美国银行目前的财务状况和持股成本看,存在进一步减持的可能。”渤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继袖指出,美国银行历次投资建行的总成本约120亿美元,此次出售后,投资成本变为92亿美元,单位成本进一步降低为0.235美元/股,而H股1月7日收盘价报4.06港元/股。
虽然目前众多外资战略投资者所抛售的大部分为H股,但其抛售后,对港股股价承受的压力也同时间接令A股承受压力。以美国银行为例,张继袖指出,虽然其接盘者将接受120天的禁售期约束,但买家可以通过做空建行H股以锁定利润,从而对股价造成更大的压力。
减持未完仍待续
“外资对于银行股的减持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或将有更多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大量减持银行股。”金麟担忧地表示。
而日前,有消息称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正就出售该行在中国银行的30亿美元持股进行讨论。
据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英国政府去年对苏格兰皇家银行解困后,史蒂芬·赫斯特(Stephen Hester)出任该行首席执行官。他于本周抵达北京并与中国银行高管及监管者们进行了会晤,传达出该行可能脱手在中国银行4.3%持股的信号。
该报引述一知情人士称,目前苏格兰皇家银行还没有做出任何最终决定。“不过中方现已意识到苏格兰皇家银行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出售股份是选择之一。”
据有关资料显示,苏格兰皇家银行在2005年12月以8亿英镑购得目前持有的中国银行股份。针对这笔投资的3年锁定期已于2008年底到期。
“苏格兰皇家银行出售这部分股权的可能性相当大。”金麟认为,作为中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与中国银行间最大的合作业务在于其有关私人银行的合作上,但有关合作进行得并不如预期。
1月7日,香港大亨李嘉诚通过出售其慈善基金持有的部分中国银行H股股票,套现逾5亿美元,而其这批套现的股票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持有的中国银行股票几乎同时买入。
金麟认为,一旦锁定期到期,包括高盛、花旗等在内的其它外国金融机构都可能倾向于套现其在中资银行中的股票。
“目前,抛售压力最小的则是汇丰银行对交通银行的参股与德意志银行对华夏银行的股权。”金麟认为,汇丰银行与交行业务联系紧密,且汇丰银行目前资金压力也并不明显,而在2008年10月,德意志银行才以每股14.62元的高价认购华夏银行增发股份,而德意志银行本次减持并未发生在华夏银行上。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