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助理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昏昏欲睡 |
发帖数:169 |
回帖数:44 |
可用积分数:97474 |
注册日期:2008-12-24 |
最后登陆:2009-01-18 |
|
主题:谁在让股民交出带血的筹码
[FACE]ico2.gif[/FACE][FACE]ico2.gif[/FACE][FACE]ico2.gif[/FACE]● 杨德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兴%2B转轨的中国股市,本质上还是一个政策市,受到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特别大。2008年A股市场“自由落体式”狂泻,在4000点时挤泡沫,到2500点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2500点以下则是信心崩溃了,其背后凸显的是政府信用的滥用和缺失,虽表现种种,但主要是“反周期调控艺术”玩得有些过火。
坊间公认,不到一年三度大幅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为改革开放30年所仅见,从年初“双防”到年中“一保一控”再到岁末的“双保”,经济由“三伏”到“三九”,政策由“三九”到“三伏”,一暴十寒,矫枉过正,强拉着资本市场陪坐了一回“过山车”。即便是在CPI有所回落的6月初,央行仍执意提前两天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半年5次上调,终将其推至17.5%的历史高位,开盘后沪指暴跌7.73%,自此跌去3000点不复返,印花税下调利好催动的一轮反弹就此夭折。
此后,在“救经济还是救股市”的二律背反中,管理层进退失据,左右为难,一再错失救市良机,致使股灾愈演愈烈。8000多万最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很快就被股市“消灭”掉了。股灾使社会中坚的信心遭受重创!天长日久,人们更加担忧恐慌,动摇对未来的预期,甚至被迫在低位交出带血的筹码。在笔者看来,救市与治市互为表里,根本上都须讲究时效性,否则,必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新兴市场亟须管理层有所作为,特别是监管者常说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但这方面每每令人失望。比如“二次发售”操作细则,折腾4个月仍不见胎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及大股东增持,“雷声大,雨点小”;尤其大小非(限)减持规约,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愈往后拖,愈难跨越“前恭后倨”的“不公平”沟坎;遑论迟迟不见下文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几乎让人怀疑其中是否藏匿着资本利益集团的“生死契约”……
实体经济需要资金注入,资本市场更需要政策投入。一段时间以来,股民对不乏“正在推进”“准备就绪”“适时推出”一类老生常谈的官方声音很是厌倦。“适时”究竟为何时?大多数人认为现在最合适!涉及“三公”制度的固本培元,尤其如此,比如正式宣布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建立大小限解禁规则等等。果真如此,用不着汇金公司托什么底,股市就能急转直上,进而拉动内需,启动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惜乎管理层似不太珍重熊市末期、新一轮牛市乍现这一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最佳时机,仍在不紧不慢不痛不痒地寻找“适时”之机,这很有可能再次背离“寒凝大地发春华”的自然之道,辜负管理层“要放手让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要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深情召唤。都1800点了,难道我们还不应该“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吗?
(作者为第四届中国节庆产业年会执行主席)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