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我国液晶显面板瞄准世界第一
|
2015-10-31 21:33:54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89988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8-26 |
|
主题:我国液晶显面板瞄准世界第一
10月31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大陆企业大手笔押注生产平板电视机和移动设备所需的液晶显示器(LCD)面板。
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10月24日报道,中国四大主要制造商,包括京东方,将在全国各地兴建大规模生产设施,今后3年的总投资额达到约250亿美元。
报道称,中国大陆是第三大LCD生产商,仅次于韩国和台湾地区。但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跃居第一位。
由于LCD面板价格持续下滑,业界三大先锋——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制造商正在研究新的商业战略。
LCD和其他平板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当时是用于制造手机。21世纪初,LCD开始应用于电视机。LCD市场最初是由夏普这样的日本企业带动起来的,夏普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基本技术。 报道称,近来,韩国的三星电子和乐金显示成为业界重量级企业。21世纪初,三星和乐金投巨资研发它们自己的平板生产技术。
报道称,2010年开始,中国制造商开始在本土市场销售更多平板。在获得基本生产技术之后,它们决定在关键生产程序上投入更多资金。
预计中国大陆的产能将在2017年超过台湾地区,2018年超过韩国。
京东方打算设立3家工厂,目标是从2017年或2018年开始投入使用。从电视机到智能手机再到汽车仪表盘,该公司生产的面板将用于多种设备。
2011年收购日本电气公司LCD部门的天马微电子集团将专注于高清晰度中小尺寸面板,其大规模生产设施位于厦门和武汉。
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也正在武汉兴建新厂。
报道称,这些生产中心的总投资额极高,预计在今后3年达到250亿美元。三星电子每年在LCD业务上的投资额为35亿美元至40亿美元,而日本显示公司——由日立、索尼和东芝的中小尺寸LCD业务组成——每年的投资额为8.2亿美元。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5-10-31 21:34:22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89988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8-26 |
|
南韩订立2017年其于全球显示面板销售额市占率上扬至50%目标,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南韩在次世代显示器技术研发,将以大尺寸AMOLED、可挠式/透明显示器及裸眼3D显示器为重点,同时发展高性能与多功能技术,强化显示器产品竞争力,并布局上游材料与零组件,以朝全球显示器主导地位迈进。
在大陆推动显示面板自制化的情况下,南韩为达成2017年居全球显示器主导地位目标,其计划自次世代面板技术、人才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在技术方面,南韩将开发可挠式/透明与裸眼3D等次世代显示器所需核心技术,及LCD、AMOLED的差异化与高附加价值技术。 观察南韩为达成2017年居全球显示器主导地位的技术蓝图,在2015~2016年之间,南韩计划发展可挠式AMOLED量产技术、大尺寸AMOLED事业化基础技术、电子纸事业化基础技术及裸眼3D事业化基础技术,其将此4项定位成可使次世代显示器市场成形的技术。 在2017~2018年之间,南韩计划以新兴显示器核心技术为发展重点,其项目包括有利降低成本的溶液制程、印刷显示器技术,可挠式AMOLED技术,结合两种优点的透明可挠式显示器技术,及次世代TFT、发光材料/设备。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南韩面临大陆加速自制TFT LCD等显示面板的挑战,其计划在次世代显示器确保技术优势,并透过高性能与多功能技术,强化显示器产品竞争力,同时布局上游材料与零组件,以达成2017年居全球显示器主导地位目标
|
2015-10-31 21:34:37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89988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8-26 |
|
到2015年年底,中国大陆预计将有8条以上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上游的扩张将大幅提升8.5代基板玻璃需求。10月23日,彩虹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我国国内首条采用溢流下拉法新工艺的8.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以实现国内8.5代液晶面板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为了追赶上国际先进生产线的步伐,东旭光电也将高世代线作为下一步基板玻璃生产线升级的重点。然而,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开始积极布局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但是不可否认,液晶基板玻璃的主导权一直被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少数国外企业垄断。中国大陆企业已错过了8.5代基板玻璃供应第一阶段的有利时机,在更大一轮新的8.5代面板线产能开出后,我国是否又能把握住机会呢?
彩虹建我国首条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
按照彩虹股份发布的公告,8.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60亿元,建设周期为15个月,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49万片8.5代液晶基板玻璃的产能,届时公司年平均销售收入将达到20.22亿元。在彩虹股份看来,8.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是其未来能否在基板玻璃市场拥有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从液晶面板构成来看,基板玻璃在TFT-LCD原材料成本中约占20%的比重,且对液晶面板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面板成品的透光度、厚度、重量、可视角等指标都与所采用的基板玻璃密切相关。从我国基板玻璃目前的布局来看,彩虹股份和东旭光电已经建成并投产了1条4.5代、13条5代、8条6代基板玻璃生产线。然而,在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建设方面仍然处于空白区。近年来,中国大陆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快速崛起,我国建设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势在必行。
群智咨询高级研究经理李雷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彩虹股份的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一直在规划中,但是由于技术、资金、专利等问题的多方困扰,并没有付诸实施。彩虹此次在合肥建设8.5代后道加工生产线,正是为了满足我国8.5代液晶基板玻璃迅速扩张的需求。新项目将从国外采购玻璃原板进行后道的切割加工,先从市场端做起,提前为后续建设8.5代玻璃窑炉培育客户。
对于彩虹股份来说,此次建设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无疑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然而,按照群智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5代基板玻璃的需求量约1640万片/年,彩虹8.5代线的加工产能为95万片,仅占到我国需求的6%。从这个数据来看,仅彩虹股份的1条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远远不够。对此,东旭光电也表示:“高世代线是下一步玻璃基板产线升级的重点,东旭光电正在积极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和产线布局。由于8.5代线的投资金额较高,公司目前正在从8.5代线的选址、产能及资金筹措等因素综合考虑。”
外资加速布局对国产化形成挑战
由于我国面板上游配套产业起步较晚,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实力都与国际大厂相距较大。尽管此次彩虹在8.5代基板玻璃领域的布局让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就市场规模而言,康宁、旭硝子、电气硝子3家企业垄断了中国近95%的市场,我国基板玻璃企业还远不足以与垄断企业展开竞争。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玻璃具有较薄、易碎的特点,长途运输会给液晶面板厂增加许多额外的费用,所以按国际惯例,一般基板玻璃厂会在面板生产线周边建厂。此前,康宁、日本旭硝子、电气硝子已经在北京、昆山、深圳、厦门等地投资建厂,随着中国大陆更多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2015年上半年外资巨头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大陆布局8.5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的计划,其中旭硝子在惠州投资5亿美元建设前段基板玻璃生产线,年产能为2500万平方米;电气硝子在南京投资4500万美元建设后段基板玻璃生产线,年产能为1007万平方米;康宁也计划在重庆投资后段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