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四大行面临挑战
2015-11-12 20:06:1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21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5
主题:中国四大行面临挑战

据外媒11月12日报道,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要求全球性银行持有一种名为“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特别债务,中国的四大银行必须发行大量债务满足要求,这可能对银行来说是一大挑战。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FSB负责向20国集团(G20)大型经济体提供政策建议。本周一,该委员会证实向全球性银行提出了最终建议,要求它们持有一种名为“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特别债务。此举旨在使大型银行具有足够大的弹性,可以安然度过经济或金融危机、而不致把自己的问题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并使自己未来不需要政府的救助。这一要求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启动的一整套全球改革措施的一部分。

  据金融稳定委员会估算,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需要额外筹集1.1万亿欧元的损失吸收债务,才能满足TLAC要求。中国三家银行占到上述债务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据该委员会估算,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中国农行和中国工行(需筹集的债务总额达到3550亿欧元。

  大和资本市场表示,作为本月初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的中国第4家银行,中国建行(CCB)或许也必须额外发行债务。

  以往,新兴市场的银行不必满足TLAC要求,这被普遍认为是对中国的一种特别照顾。本周一,金融稳定委员会终止了新兴市场被豁免的局面,因为有批评意见称,这样破坏了全球公平竞争的原则。

  中国的银行达标的截止期限是2028年,不过,如果中国公司债市场规模升至相当于GDP的55%的话(目前为30%至35%),那将更便于中国的银行发行TLAC债务,截止期限将被相应提前。

  由于中国的银行依靠客户存款,TLAC要求对它们的影响尤为严重。相比之下,西方银行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的比例要高得多。

  一些分析师担心,TLAC规则实际上可能会削弱中国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在北京表示:“如果中国各大银行因TLAC而必须要对资金基础作出重大调整,那可能反而会削弱它们的主要优势之一。”

  尽管中国债券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规模和流动性上仍比不上发达市场,这对想要以更多优先债务提高其TLAC的中国各银行来说是一大挑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