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万科重组方案成“空中楼阁”
2016-06-26 10:43:39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21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5
主题:万科重组方案成“空中楼阁”

宝能系和华润的深夜结盟,彻底扭转了市场预期,也再次把万科推向了未知。

  6月23日晚间,一直默不作声的宝能系忽然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反对万科管理层提出的引入深圳地铁资产重组方案,并同时呛声“万科已实质成为内部人控制企业”;而华润也在随后表态,重申反对万科的重组预案,并表示已发函先向两地监管机构反映相关问题。

  宝能系和华润突然联手,其合计持有的股权占比接近40%,已经成为此次资产重组预案推进中绕不开的障碍,正如在6月19日晚间投资者沟通会上,一位机构分析师的表态:“万科的股东权属是此次资产重组的前提,不可能绕开这一问题来谈资产重组方案的可行性。”

  针对万科召开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回避表决相关情况,华润公司已对董事会有效性表示异议一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6月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证监会已关注到相关情况。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召开,独立董事的履职等,应严格遵守《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独立董事对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

  目前,交易所已对万科董事会的召开及重组方案开展问询。证监会将对本次董事会的召集、独立董事提出回避申请等相关事项作进一步核实。

  一场权斗各怀心思

  就在6月初,深圳龙华刚刚拍出了一块新地王,楼面地价接近每平米5.7万元,而当时万科也参加了竞拍,结果最终来自央企的中国电建和广州万荣联合体力压其他开发商,以82.8亿元的价格拿下了这块土地。

  从另外一个数据来看,2012年以来,深圳土地出让的楼面均价从每平米不到6000元,一路暴涨到今年的每平米接近27000元。

  万科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不管是适应房地产行业的“白银时代”,还是寻求更大的盈利空间,都无法脱离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争夺,万科只能适应这一趋势,而最终提出了“轨道+物业”的模式,希望以此控制拿地成本,脱离“地王”之争,并且能够将这一模式在全国复制。

  根据广发证券行业分析师的测算,此次深圳地铁集团注入万科的前海枢纽和安托山两块土地,楼面地价只有周边售价的52%和35%;而万科这两款低价土地要付出的代价,除了20%的股权和第一大股东的席位之外,还有这两块土地所需的开发资金。

  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地产,这两款土地在开发周期上明显增加,预计安托山项目要2019年才能开始结算利润,而前海枢纽项目要等到2021年才能结算利润,在此之前的2017年和2018年,万科的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势必要被摊薄。

  这也是华润和宝能系最大的担心,要知道,万科这几年来在股利上几乎是连年增长,从2011年的每股0.13元提升到2015年的每股0.5元,去年仅现金分红就高达70多亿元,股利支付率高达38.64%。

  相比于追求稳定收益的华润和宝能系,深圳地铁在利益诉求上则是希望借助万科,一来可以提升自身“轨道+物业”模式的运作效率,二来可以借助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获得更宽裕的建设资金。截止到2015年底深圳地铁集团运营的5条线路总长158公里,而未来的地铁总里程预计达到1000公里,根据深圳市委的规划和初步测算,未来6年深圳地铁的资金需求量将达1800亿元,仅仅依靠银行贷款等债券融资显然不现实,必然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拥有2500亿元市值的万科,显然拥有着其他房地产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

  而根据事后万科副总裁谭华杰的表态来看,尽管深圳地铁在新股增发价格上做出了让步,但是必须以股份支付全部对价,并以此控制万科20%以上的股权,也是深圳地铁同意此次交易的底线。

  在多头的利益博弈之下,无论是万科的管理层还是广大的中小股东,都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复牌暴跌后的人心不稳

  同样在6月23日晚间,作为万科独立董事的华生向外界透露了更多其中细节。

  针对谁当第一大股东的问题,华润表示曾经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一致,同意恢复华润的第一大股东地位。按照华润设计的路线,首先仍旧由万科出面,以现金的方式收购此次注入的土地资产,待此完成后,再考虑择机向华润和深圳地铁定向增发预计10%的股票。

  在此次事件中,华润秉持着三个诉求,首先要维持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同时反对深圳地铁入主,此外还要借此逼退宝能系。

  而在此前,对于宝能系增持危及自身股东地位的时候,华润又4次拒绝了万科管理层的建议,第一次是在宝能系刚刚举牌的时候,华润以自身有困难为由只能酌情增持;第二次是针对管理层提出的H股增发方案,华润以怕摊薄股东权益为由拒绝;第三次是管理层提出将华润旗下的华润置地和万科整合,但是华润以涉及面和难度太大为由,再次拒绝;第四次则是管理层引入深圳地铁后,华润再次以股权支付对价方式过于摊薄股东权益,而且危及自身第一大股东之位,在董事会上公开反对。

  6月17日召开董事会当天,华润的表现,让身为独立董事的华生感到:“进退两难又大限将至,我还真没遇到过这么尴尬的局面。”

  原本股东之间的利益诉求,因为两名独立董事,一个是因为回避表决导致股东之间在投票表决结果上争执不下;另一个是因为事后对外表态引发外界哗然,不但遭到包括华润和宝能系在内的众多股东的不满,而且还引发了外界对于万科在公司治理上的批评。

  对于此次资产重组遭遇阻力,外界已经预计即将复牌之后的股价暴跌,然而比股价暴跌更可怕的,是万科的人心不稳。

  在6月17日的董事会之后,万科的管理层希望能够尽量地和投资者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推动此次资产重组方案的落地;然而,作为真正第一大股东的宝能系忽然站出来反对重组方案,让管理层的这些努力化为泡影。

  在6月19日的投资者沟通会上,谭华杰被投资者问及,如果此次重组不成,万科将如何应对?

  谭华杰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说让万科重新回到和其他开发商一样的起跑线上。

  【6月23日】宝能华润深夜联合表态明确反对万科重组预案

  【6月22日】深交所七问万科牵手深铁

  【6月21日】消息称证监会关注万科华润争议

  【6月20日】消息称华润对国家队股份有兴趣

  【6月19日】万科部分高管大举抛售个人持股

  【6月19日】华润回应买宝能消息:无稽之谈

  【12月30日】万科:两资管相互独立

  【12月30日】安邦:险资举牌支持实体

  【12月29日】安邦成万科大股东?造谣

  【12月29日】前海人寿回应银行停售其产品

  【12月29日】有银行暂停销售前海人寿产品

  【12月29日】万科拟发行新股收购目标权益

  【12月28日】宝能:从未过度使用杠杆融资

  【12月25日】万科:希望获得所有股东支持

  【12月25日】证监会:高度关注宝万一事

  【12月24日】王石平安夜现香港赴机构拜票

  【12月24日】宝能系持有万科升至24.26%

  【12月24日】宝能系掌门:与万科良好沟通

  【12月24日】华润:已不持有宝能地产股份

  【12月24日】万科澄清:20%定增方案不实

  【12月24日】浙商银行谈宝能资金来源

  【12月24日】安邦声明:支持万科发展

  【12月24日】万科声明欢迎安邦入股

  【12月23日】媒体曝万科定增20%股份

  【12月23日】万科公开信:不欢迎宝能收购

  【12月23日】王石:和宝能是一家人

  【12月22日】王石:联合一致行动人什么样

  【12月22日】郁亮发声:勇于接受挑战

  【12月22日】宝能安邦再增持 持超30%

  【12月22日】惠理持股万科增至5.03%

  【12月21日】王石回应道德绑架宝能

  【12月21日】万科修订股东会议事规则

  【12月20日】万科公告最晚1月复牌

  【12月20日】前海人寿声明遵守反洗钱规定

  【12月19日】王石微博称下周一见 随即删除

  【12月18日】郁亮公开不欢迎宝能原因

  【12月18日】证监会回应宝能举牌万科一事

  【12月18日】传王石接触中信和中金等投行

  【12月18日】郁亮表态:齐心是必然的

  【12月18日】万科AH股齐停牌筹划发行股份

  【12月18日】王石:我和郁亮的战斗刚开始

  【12月18日】宝能声明恪守法律 相信市场

  【12月17日】王石首宣战:不欢迎宝能入驻

  【12月16日】宝能系增持万科比例至22.45%

  【12月15日】宝能回复深交所“钱哪来”问询

  【12月14日】摩根大通减持万科H股833万股

  【12月11日】王石郁亮放言捍卫万科价值观

  【12月10日】深交所发问宝能抛出九大事项

  【12月10日】郁亮首度发声:奔向万亿万科

  【12月9日】万科A股价涨停创8年新高

  【12月8日】万科获安邦增持 持股5%

  【12月6日】宝能系持股20% 万科易主

  【12月3日】前海人寿35亿元抢筹万科

  【12月2日】万科A回购1248万股耗资1.6亿

  【11月19日】万科A公告宝能系持股15.04%

  【9月7日】华润狙击前海 拿回万科大股东

  【8月27日】前海回应增持万科:财务投资

  【7月24日】前海人寿再度举牌 持股达10%

    【7月13日】前海人寿举牌万科 持股达5%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