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宝钢与武钢停牌重组
|
2016-06-26 19:44:24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14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7429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3 |
|
主题:宝钢与武钢停牌重组
6月26日晚间,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双双发布停牌公告,其分别接到控股股东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通知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上述事项可能涉及两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经申请,两家上市公司股票自6月27日起停牌,同时其均表示,停牌期间,将尽快确定相关方案,并于五个交易日后公告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同日,宝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宝信软件、*ST八钢、宝钢包装均发布公告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拟筹划战略重组事宜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6-06-26 19:46:18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14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7429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3 |
|
传:武钢宝钢下周一停牌合并 http://www.jrdao.com/topic-518715.html
|
2016-06-26 19:48:08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花脸 |
发帖数:71164 |
回帖数:2175 |
可用积分数:17712751 |
注册日期:2011-01-06 |
最后登陆:2025-07-23 |
|
【一财:宝钢武钢直接兼并概率不大】知情人士称,此次重组还是着眼于对过剩产能的挤出,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而随着宝钢和上海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约定期限所剩无几之际,宝钢生产业务外迁可能也是此次筹划重组的考虑因素之一。
|
2016-06-27 08:44:20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9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21 |
|
宝钢武钢重组传言成真 产能或达6000万吨将成世界第二
尽管宝钢、武钢一度流传出合并的消息并多次遭到否认,但随着宝钢股份(600019,SH)、武钢股份(600005,SH)双双发布公告,这两大钢铁集团的合并重组传闻终于成真。
6月26日下午,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披露,二者各自的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均属于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如果两者合并,全球钢铁行业的座次将因此改写。
如按产量计算,合并后的企业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记者联系武钢集团、宝钢集团方面,相关人士透露,重组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其他的应该还在筹划当中,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兼并重组是钢铁行业的大势所趋,区别只在于如何重组、谁与谁重组、什么时间节点重组,但宝钢、武钢的重组具有天然优势。
产能或达6000万吨级
“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对媒体说。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来自宝钢的人士对重组也感到意外,但同时透露重组方案还未具体成型。
从规模上看,宝钢和武钢都体量巨大,他们是国内钢铁行业三大央企中的两家,随着战略重组的推进,一艘“超级钢铁巨舰”呼之欲出。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于5月下旬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2015年宝钢以年产粗钢3493.8万吨位列全球十大钢企第5名。
而武钢的体量也十分庞大,除武汉本部外,旗下主要有武钢鄂钢、昆钢和防城港钢铁基地。2015年,武钢以粗钢产量2577.6万吨位列中国十大钢企第6位。
记者注意到,按产量计算,新的企业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相较于全国8.04亿吨的粗钢产量,其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工信部2015年3月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5年起,“宝武合并”的传闻就屡次见诸报端,但也被两家上市公司多次澄清否认。
不过,在钢铁行业极度低迷的当下,抱团取暖的可能性逐渐增加。2015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亏损645.34亿元,武钢集团和宝钢集团的经营业绩也不尽如人意。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宝钢集团利润总额10.13亿元,相比前一年下降89%,丢掉了行业第一的宝座。而武钢集团则亏损75.1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金银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表示,行业的寒冬,让宝钢、武钢联姻的可能剧增,如今重组传闻也已坐实,但作为竞争对手,关键在于解决如何重组、谁来主导等细节性问题。
重组将减少直接竞争
在一位近期到武钢集团调研的业内人士看来,宝钢与武钢虽同为央企,但现任武钢集团掌门人马国强的宝钢背景,或许将为此次重组定下基调。
现年53岁的马国强2013年7月由宝钢调任武钢集团任总经理,并在去年6月担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在武钢就职前,马国强曾在宝钢集团有着18年的工作经历,并一度担任宝钢股份总经理。
在外界看来,有着宝钢情节的马国强接任后,“宝武合并”有望加速。不过在多个场合的表态中,马国强并未流露出此方面的意向。
今年6月出席武钢股份股东大会时,马国强就表示,武钢股份未来即便真的进行兼并重组,更多会考虑向多元化的方向尝试。针对同行间的并购重组,武钢股份没有太多机会。
不过,弭澎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捋顺业务等方面,马国强的宝钢工作经验将更有利于重组推进,这在钢铁重组中也早有先例。
2010年5月,鞍钢集团公司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此后,攀钢钒钛总经理在2014年换人,由具有鞍钢背景的邵安林担任。
在弭澎琦看来,马国强掌舵武钢集团后,在管理效率方面动刀,尤其在减员分流上,与更注重主业效率的宝钢颇为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宝武合并”后,宝钢与武钢将减少直接竞争。最直接的体现,将是为争夺华南市场而新建的两座钢铁基地。2012年,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钢铁项目分别获批开建,两者分别位于广东和广西,直线距离不过250公里。这两座新钢厂均瞄准华南地区的家电和汽车板市场,被认为定位“撞车”。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重组方案的推进,肯定会对二者之间的产业布局有所调整,而他们的重组,在减少区域竞争的同时,也有利于加速产能淘汰。
|
2016-06-27 08:44:37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2907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21 |
|
宝钢、武钢宣布重组:直接合并可能性不大
宝钢股份(600019.SH)、武钢股份(600005.SH)今日双双发布停牌公告,其分别接到控股股东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通知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2015年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这成为宝钢和武钢开始“眉来眼去”的开端。据记者了解,此次两家公司的重组整合,其实在去年就已有风声,主要是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不过具体方案还有待两家公司商议。
宝钢股份是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属于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而武钢股份则是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钢材产品共计7大类、5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等,商品材总生产能力1000万吨,其中80%为市场俏销的各类板材。
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20年钢铁企业排名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显示,宝钢和武钢分别排名第1和第4。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最新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宝钢2015年年产粗钢3493.8万吨,武钢2015年粗钢产量2577.6万吨。按照产量计算,两家企业总计达到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7 年,宝钢并购八一钢厂和邯钢新区,2008 年并购广东钢铁集团,投资建设湛江基地,2009 年重组宁波钢铁,经过这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宝钢成就了其华东地区钢铁霸主地位。武钢继2005 年重组鄂钢、2007 年重组昆钢后,在2008 年重组柳钢,成立广西钢铁集团,并2008 年获批接手2000 亿广西防城港项目。武钢在华中地区也是独霸一方。此次同为副部级,又都雄霸一方的宝钢与武钢重组更多看重的将是平台的构建。
一年多来,武钢与宝钢多次传出兼并重组的传言,均被官方“辟谣”否认。仅在上周四6月16日,召开的武钢股份2015年股东大会上,马国强再次否认武钢、宝钢合并传闻,并称“武钢股份未来即便真的进行兼并重组,更多会考虑向多元化的方向尝试。针对同行间的并购重组,武钢股份没有太多机会。”在多次否认之后,宝钢和武钢突然宣布“联姻”无疑向钢铁行业和整个资本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针对此次重组的目的,某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重组还是着眼于对过剩产能的挤出,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而随着宝钢和上海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约定期限所剩无几之际,宝钢生产业务外迁可能也是此次筹划重组的考虑因素之一。
此前,武钢股份包括武钢集团在内,曾探索在煤矿、铁矿等上游延伸,以此形成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但经过探索后发现,这些产业基本属于同一生态链,均受钢铁行业的影响。因此,此次武钢和宝钢筹划重组的未来方向肯定不是着眼于钢铁行业本身。国金证券[-2.71% 资金 研报]研究报告显示,重组之后联合体的硅钢在国内的市占率将达到90%左右,目前武钢股份硅钢产能在国内最大,未来两家公司在硅钢领域的竞争关系将消除,将有利于产品价格上涨。1)企业层面,两家企业重组也有利于减少竞争。目前,宝钢和武钢分别在湛江和防城港建设了新的钢铁基地,位置接近,产品结构相似,合并后有利于协同发力华南甚至东南亚市场,并优化产品结构,避免重复建设;2)行业层面,对地方国企整合带来释放效应,加速行业洗牌、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据之前在武钢工作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漏,重组如果顺利完成,整合后的新公司有可能将退出低端品种钢铁市场,逐步回归国家对央企的定位,担负起高端产品的研发重任。这也是李克强总理考察武钢时提出的要求。而且重组如果完成之后,武钢和宝钢将会逐步缩减在上海和武汉的产能规模,逐步转移到湛江和防城港。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等高污染流程逐步减少,向湛江和防城港转移,上海和武汉保留部分后续轧制流程。而从构建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平台的国企改革思路来看,该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宝钢之前划分为四个板块,立志要做钢铁行业的国资监管平台,可能将有利于宝钢在此次重组中保持优势地位。
针对宝钢和武钢此次同步调的发布重组公告,第一财经记者向宝钢内部人士求证,对方表示太敏感不便接受采访。而据第一财经记者多方打听,关于此次重组,宝钢内部审计工作仍在继续,具体重组尚未有明确方式。
针对此次重组,有分析人士表示,宝钢和武钢已经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且形成3~5家大钢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干钢企做“架子”。宝钢武钢两个“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见得是1+1>2。而且,企业兼并重组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之前,宝钢就先后并购了八钢、韶钢,武钢则重组鄂钢、昆钢,并且自身经营困难。直到现在,宝钢对韶钢和八钢的整合仍在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宝钢集团的业绩。
据资本市场专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两家巨无霸央企的重组很可能会以资产置换的方式来完成。而由于两家央企合并将会牵涉到国有资产的重新整合与分配,中间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因此两者直接合并可能性并不大。
记者就此向宝钢和武钢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对方未有回应。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