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14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7427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2 |
|
主题:王安:万科争夺战暗流涌动 项俊波想说什么
宝能系何时爆仓?姚振华何时跳楼?这是吃瓜群众——天热咧,不打酱油了——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从在万通冯仑办公室,王石愤怒地拒绝宝能姚老板进入万科,这场争夺战至今快一周年了。王石愤怒地关上城门,停牌避战寻援,又勉强打开城门复牌,股价却是跌了又跌。至7月19日收盘,万科A已阴跌三天,收17.10元/股,较停牌价24.43元/股下跌30%。
王石似乎乐见如此局面,越跌,姚老板脸色越绿。在宝能系参战万科的9个资管计划中,已有 7个持股价格高于万科A于7月19日的收盘价,亏着咧。根据合同约定,资管计划的平仓线是份额净值0.8元,份额净值低于或等于平仓线时,就需及时追加保障金。而且,姚老板在明处,持万科股票的仓位完全曝光,且因为举牌不满一年,不能卖出,想溜也溜不掉,这不是要姚老板的小命嘛。
宜将剩勇追老姚,王石还要落井下石。7月19日下午,万科向监管部门提交一份近9000字的报告,指控宝能系的九个资管计划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等,要求领导核查姚老板。
王石这是要砸盘嘛。
1994年,万科就遭遇过“野蛮人”君安证券张国庆的入侵。那年以君安证券为首的几个股东联手逼宫,要重组万科业务,改组万科管理层。万科紧急停牌三天,查出对手开老鼠仓等劣迹,立马向证监部门举证。之后,证监会派人南下深圳调查,迫使君安联盟偃旗息鼓退走。而号称证券业三大教父之一的张国庆“扑腾”入狱,从此泪别江湖。
22年后,王石寻敌破绽而后生的经典战例又要重演?但这一回,王石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其代价是砸万科的盘子。而万科是公众公司,是股市的旗帜,不能自家想砸就砸,绝不,这引得证监会发飙。
7月22日,证监会约谈姚老板旗下钜盛华和万科的负责人,各打五十大板,“至今没有看到万科相关股东及管理层提出诚意有效的措施消除分歧,相反,激化矛盾,置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不顾。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及正常的生产经营。”
具体怎么谈的不知道,想必是:吵什么吵,砸什么砸,这万科是全中国人民的,轮不到你们想不要就不要了,一切尽在领导掌握中,等我们稍作调查后再做定夺。万科管理层很乖,“接受批评”,不闹了。姚老板不说话,沉默。
眼看着和平的曙光就要出现了,王掌柜和姚老板就要握手言和皆大欢喜了。谁知,水欲静却风不止。此前杀出的一彪人马,名头甚大的重庆市长黄奇帆,大嗓门大发声:保险公司如果是拿自己的200-300亿倒没什么,但是如果拿的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基金,就要注意了,老百姓的基金跟你签1-2年期的合约,但你做人家大股东是要做百年的……黄市长砸出的波浪,波叠波,浪打浪,眼瞧着就要掀翻万科这条船。
这保险业与万科争夺战有毛关系?原来,争夺万科,姚老板旗下有前海人寿参与,有万能险资金介入。保险资金本应怎么保险怎么来,怎能冒这等风险?险资陷在汹天的口水中。
保险业高层如何表态?沉默。沉默。终于,在证监会发声前一天,7月21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马了,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表示:“要严把股东资格审查标准,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媒体在报道时,更把“决不能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作为标题。
这不是直指姚老板吗?项俊波要帮着黄市长剁姚老板的脚吗?
细看项俊波的讲话,却也中规中矩,应有之义。他表示,保险业要坚持“保险姓保”不动摇,提升风险保障型业务发展能力,促进保险业务结构调整,规范保险投资运营行为。在提到保险业要重点防范的十个方面的风险中,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公司治理,产品,资金运用,偿付能力,利差损,流动性,资产负债错配,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群体性事件,声誉,等等——重点是,项俊波不点名地提到了万科争夺战,称之为“热点问题引发的风险”。
项俊波表示:这几年,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这些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网络的放大效应后有些问题甚至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些热点事件,尤其是负面新闻炒作的问题,如果不积极主动加以应对,就会产生大范围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风险。比如,之前社会上出现了对万能险的大量误解、曲解甚至是抹黑的言论。保监会通过权威专家解读、加强新闻发布、邀请媒体采访等方式,作了大量的舆论引导工作,阐释依法监管的原则立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少有保险公司主动站出来,澄清社会上的错误认识,维护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全行业要深刻地认识到,保险业的声誉是全行业共同的财富,如果行业形象破坏了,所有公司的利益都会受损。总之,全行业要高度重视声誉风险,不断加强舆情监测,提高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学会发声、主动发声、统一发声,努力降低负面新闻炒作的可能性,有力维护保险行业的良好形象。
从项俊波的表达可以看出,他没有回避矛盾,甚至把业界指责姚老板的“暴发户”、“野蛮人”都点到了,但这只是描述,他并没有给姚老板激进的投资行为下结论,因为这毕竟不是保险业一家的事,还牵扯到《保险法》、《证券法》、《基金法》、《公司法》、《信托法》、《合同法》等诸多法律。但是,当舆论捅到万能险,项俊波不客气了,站出来为行业发声了。
在业内,对万科之争有这样的看法:第一,法律层次上资本利益的保障,是否按《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法》办事?第二,管理层的行为合法性问题,包括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等;第三,资金来源是否合规?就问题的重要性而言,前两个问题更重要,它们事关中国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能否健康发展。但有人抓住最后一个问题不放,想在资金来源上做文章,冲淡并冲乱违法的大问题,把水搞混,并逼保监会表态。资金问题不是保险一家的问题,还有资管计划、银行通道业务等涉及银监、证监及人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要查,就要统一查。保险资金仅是小头,且是在去年国家救市之后逐步加大投资的。
至于万能险,它与投联险是不同的,国内外对万能险的共识是:保险公司可以承诺特定的回报,投保人只要认可回报,就无条件地将资金投资权交给保险公司,却无权了解保险公司投资何种产品,更无权知道保险公司投资的是长期产品还是短期产品。对保险公司而言,保费不是一一对应地投入特定产品,而是汇入近似于银行的资金池,自主安排投资类别和长短期搭配,并自负配置的风险。当然,这个风险也不是保险公司自己来负责的,后面还有保监机构虎视眈眈地盯着。
那么,万能险资金能用来买股票吗?
眼下就有个例子:6月底,华夏人寿在香港斥资万能险持有了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股票,公告称:through Universal Life Insurance Product(通过万能险产品),华夏人寿持有民生银行2.56%的股份,carrying voting rights(具有投票权)。
当然,你可以说,内地和香港是一国两制,我们不认香港法律。但查查内地的法律,如《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有条文明确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一)银行存款;(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别说是万能险,没有也不应该有针对某个险种所收取的保费进行投资的限制,中国没有这种限制,外国也没有。
如果从更高层面上讨论:险资进入资本市场有错吗?
保险作为一个产业,实际上有两方面的业务,被称为保险业车之两轮。一是承保、理赔、防灾防损等保险业务,另一个就是保险资金的运用。从国外保险业的经营状况看,大多数国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本身都是亏损经营的,它们主要通过预期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业务的损失。可以说,资金运用与保险业务并驾齐驱,是保险业不可或缺的业务,没有资金运用,没有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险资在市场上的运作,就没有保险业生存的基础。
具体到万科,其股票价格长期偏低,截止到2013年年末,万科土地储备价值1300亿元,已销售未结算金额近1700亿元,账上还有近300亿现金,扣减负债后价值2700亿元,而当时万科股票市值仅为800亿元,2015年7月市值才达到1400亿元,股价明显低估。此时,姚老板发现了万科股价被低估,并马上动手举牌。这是资本的本性,是资本应有的反应,如果资本不反应,枉称资本,天理不容。
万科股价为什么被低估?是否存在管理者有目的的主观行为?我们不得而知。但万科股价超低,确实为管理层实施事业合伙人制度带来便利。只是,万科管理层的动作太晚了,“野蛮人”急匆匆来敲门了。
万科争夺战不过是资本市场大戏中的一个小浪花,保监会只要抓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这个牛鼻子,就不会动摇“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这一诉求。按照前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的话:不能舆论一嚷嚷,就坏了规则。
从保监会项俊波和证监会的态度来看,他们是中规中矩,守土有责,确保自己的辖区不出乱子。其实,作为监管层,他们身怀利器随时可以出手,但在万科争夺战的各方没有明确的违法违规的状态下,项俊波按住杀心,拢住权力,静观市场的调节制衡机制发力。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