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剖析京东方“绑架政府”
2016-11-10 13:37:2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986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25
主题:剖析京东方“绑架政府”

借鸡下蛋背后,,业内将京东方的扩张模式称为高融资、高亏损、高补贴模式。数据显示,在融资方面,京东方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五个年份分别融资19亿元、23亿元、120亿元、90亿元、460亿元,总额超过700亿元;在补贴方面,京东方自2007年至2014年上半年获得的政府补助超过56亿元;而在亏损方面,上市14年来京东方共计亏损了75.32亿元。

  1、 京东方进军高世代线,打破垄断倒逼国际面板巨头争相落户大陆市场

  2009年京东方上马8代线,更像是一场“地震”,使外国企业对中国技术封锁的“长城”在瞬间坍塌。从京东方8代线动工的那天起,一场外资纷纷要求在华建设高世代线的“液晶热”便席卷中国大地。

  2009年8月26日,京东方宣布启动8代线。仅仅5天后,这条生产线在北京亦庄举行了奠基仪式。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改变了所有业内“玩家”的心态。8月31日当天,日本夏普宣布与南京熊猫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进行“8加6”代线计划。夏普同时提出8代线项目,明显是受京东方的刺激。

  8月底,韩国LGD与广州市政府签署备忘录,宣布投资30亿美元在广州建设8代线(计划2012年投产)。9月初,韩国三星做出决策,计划斥资32亿美元,在苏州或者深圳建设一条8代线(计划2011年底投产)。10月,三星电子宣布投资22亿美元在苏州建设一条7.5代线,月产9万片。于是在短短不到10天时间里,未等本国政府批准,夏普、三星、LG等日韩企业就以惊人的速度,敲定在华兴建8代线的计划。

  日韩企业的行动引起台湾面板厂的激烈反应。9月2日,台湾友达、奇美同时公开呼吁台湾开放面板到大陆设厂。

  由京东方挑起的这场“液晶热”,确实表明中国TFT-LCD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也说明它完全有可能发展起来。但外资在华争相建厂背后的“杀机”,也说明了政府部门把握本国产业发展准入门槛的重要性。

  京东方的扩张,在日、韩、台地区企业眼里是如此的可怕,就是因为京东方完全是在重复挑战者的成功之路。经过20多年的转型,京东方已经在精神状态和运营模式上成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企业。因此,一旦解决融资问题,京东方的扩张在技术上是不可阻挡的。只要京东方在8.5代线站稳脚跟,就没人能够阻挡它继续挺进到最前沿,甚至成为新技术的开创者。

  如果把京东方的成长,与中国市场的因素联系起来看,这种前景就更加明显。过去,由于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对液晶面板的进口关税税率较低,2005年确定为3%。随着京东方5代线的投产,26英寸以下尺寸面板的关税,随即提高到5%。一旦中国本土TFT液晶面板产业起飞,中国不仅可以把所有液晶面板的关税提高到这一水平,而且在WTO框架下可以继续提高。仅此一项就能使进口产品失去竞争力。这将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企业造成沉重打击。而且会削弱它们依仗掌握面板资源,在电视、电脑显示器等终端产品上,对中国企业形成的垄断性优势。尤其是依靠中国市场的台湾企业,这种打击将是致命的。

  2、 京东方发展模式,被国内本土企业竞相效仿,撕裂了本土FPD产业

  看到京东方发展模式,眼红的本土企业竞相模仿,如TCL、CEC、天马微电子等,也以京东方发展模式进行豪赌液晶面板产业。

  深圳的“聚龙计划”流产后,深圳市地方政府又与合肥争夺京东方6带线失败后,并不甘心,一直寻求在显示行业取得进展,而总部设在广东惠州的TCL集团,一直打算把业务延伸到液晶面板领域,在这一股液晶热潮中,TCL集团与深圳市政府一拍即合,决定建设一条8.5代线,并很快获得政府批准。

  2010年1月16日,TCL与深超投资(代表深圳市政府)联合成立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双方投资245亿元,在深圳光明新区高新产业园建设一条8.5代线。设计月产10万片,每年可切割26-55英寸液晶屏1400万块,计划于2011年三季度试投产。

  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和落地,2007年,TCL与韩国三星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三星的技术支持下(包括三星提供人员培训和指导,支付技术转让费)建设一个液晶模组厂(4条生产线)。项目于2008年4月打桩,9月厂房封顶,11月搬入设备安装,到2009年2月量产,当年即实现盈利。

  TCL通过这个项目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并通过实践获得了自主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的能力。该项目又于2009年6月开始了二期建设,新建2条生产线。也包括华星光电220亿元在武汉投资的6代LTPS产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CEC)也是京东方发展模式的模仿者,其旗下的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引进夏普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等南京8代线、咸阳8.6代线建设已经成为京东方发展模式的拥趸;

  国内众多本土效仿京东方的发展模式,忽视了行业发展规律、加大的企业自身风险、以资本运作方式造就本土FPD产业的虚假繁荣,从长远来看,撕裂了本土FPD产业发展。

  3、京东方发展模式,让本土FPD产业力量分散

  京东方的发展模式,让本土FPD产业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星罗棋布,在京东方模式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捆绑下,形成了各个地方的FPD产业圈,无法从根本上形成聚合力量,整个FPD产业规模的价值大为缩水,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竞争中还不如日韩台等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行业竞争力。

  笔者在《FPD产业未来发展态势分析:做“圈”的不如做“局”的》一文中就剖析过这一现象。从目前来看,国内的重量级企业,无论是京东方、还是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目前只是做“圈”,他们以绑架政府资本,形成了深圳、北京、合肥、厦门、重庆等地分散的一个个FPD产业“圈”,被绑架的政府就是靠这些“圈”内的形成的生态链来获取利益,抛开做成高世代液晶面板“圈”的重量级企业不说,连天马微电子、信利等中小尺寸面板厂商仍旧如此。从长远来看,这类企业的?盈利能力让人怀疑,自身的危机将随时间的放大而放大。

  点评:首先,中国大陆市场足够大,让地方政府和企业太注重眼前利益,而国家在战略层面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其次,由于地方政府的成为企业的大股东,地方政府间的争利是形成大陆FPD产业“圈”重要原因,并且也是分散的“圈”,同时被捆绑的企业根本无法做“局”。再次,技术门槛和专利壁垒也是无法做“局”的重要原因。比如信利购买三星的淘汰的5代LCD面板产线,而三星把这些资本全部投资到OLED产业中,在本土企业吞下落后的LCD产能后,在设备的折旧率时期做不到利润最大化,连哭的时间都不会给你;最后,政府的FPD产业政策顶层设计迟缓,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FPD产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