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海马汽车:2016年报净利同比增长41.57%
2017-03-25 19:46:0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21
回帖数:21875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7-25
主题:海马汽车:2016年报净利同比增长41.57%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报告期指标 2016年年报 2015年年报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14年年报
基本每股收益(元) 0.1400 0.0988 41.7 0.1296
每股净资产(元) 4.56 4.47 1.91 4.38
每股公积金(元) 2.29 2.29 0.02 2.3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2096 1.1203 7.97 1.0240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2155 0.4300 -49.88 0.4095
营业收入(亿元) 138.9 118.66 17.05 123.52
净利润(亿元) 2.3 1.62 41.57 2.13
净资产收益率(%) 3.1000 2.2300 - 3.0000

数据四舍五入,查看更多财务数据>>

二、主营业务构成分析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万元)

成本比例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
工业 2215013.24 171.91% 1090561.15 100% 100% 50.77%
其他主营业务 60053.98 4.66% - - - -
公司内部销售相互抵销 -986580.23 -76.57% - - - -

按产品
汽车制造及服务 2211313.55 171.62% 1088191.15 100% 100% 50.79%
其他主营业务 63753.67 4.95% - - - -
公司内部销售相互抵销 -986580.23 -76.57% - - - -

按地区
华中地区 1902550.66 136.97% 792722.69 66.25% 93.63% 58.33%
华南地区 479413.92 34.51% 403883.27 33.75% 6.37% 15.75%
华东地区 28068.52 2.02% - - - -
境外销售 454.26 0.03% - - - -
公司内部销售相互抵销 -1021480.27 -73.54% - - - -

三、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88040.12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53.53%,较上期变化:215.77万股,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东人数97114,同比上期变化:0.00%。




名称

持有数量(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

增减情况(万股)



海马(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47360.00 28.80 不变

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9302.30 5.66 不变

海南家美太阳能(000591)有限公司


7800.00 4.74 不变

珠海横琴新区和利投资有限公司


6290.00 3.82 -460.00

上海晟景投资有限公司


5842.73 3.55 -100.01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5504.56 3.35 不变

嘉实基金-农业银行(601288)-嘉实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


1639.48 1.00 不变

工银瑞信基金-农业银行-工银瑞信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


1631.42 0.99 不变

洪泽君


1400.00 0.85 新进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瑞惠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1269.63 0.77 不变

较上个报告期退出前十大股东有


黄永耀
624.22 0.38 退出

四、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不分配不转增

五、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概述


  一、概述.


  2016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增长较快,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增长15.5%和14.9%。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052.9万辆,同比增长20.5%,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3.2%,市场份额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2016年,在愈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常态”的国民经济形势下,自主品牌乘用车扳回了部分市场份额。但在日益严峻,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车企前行之路依然艰难。


  2016年,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汽车总销量超过22万辆,同比增幅27%。当家花旦S5,单品单月销量连续数月破万,实现了年度10.2万辆的新业绩,同比增长61.1%。海口创新营销模式,实现了营销的新突破;1.2TGDI增压直喷发动机等重点项目接近批量生产条件,实现了科技创新的新跨越;品质海马,改革创新,实现了体系管理的标志性进展;聚焦“8万级、强动力、细分市场前三甲”方向和目标,实现了海马汽车(000572)品类战略发展的新布局。


  2016年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营销创新.


  聚焦S5,聚焦核心市场,通过持续开展营销“三大工程”、服务创新活动、系列终端体验活动、电商引流及精准营销等行之有效措施,提高了终端营销能力,大幅提升了产品销量。其中,S5突破10万辆,河南市场销量翻番,市占率大幅提升,同时“活力海马”的品牌认知进一步得到强化。


  (2)科技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建设.


  科技创新方面:福美来七座版按计划投放市场;S5小改、二代S5、S5/P2、S5young及1.2TGDI系列发动机项目、7DCT等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自动驾驶、二代车联网、米勒循环、外部冷却EGR、连续可变机油泵等整车及动力科研项目小有成果;1.2TGDI生产线已具备试生产条件;7DCT项目A样机装配点火一次成功,生产车间也将于近期开工。


  核心竞争力建设方面:混合动力匹配能力、空调开发能力、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发动机CAE分析能力、零部件设计能力等核心设计开发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整车试验中心、DCT试验中心工程进展顺利,部分重要试验手段相继到位。


  (3)品质海马管理.


  基于用户和市场,优化质量方针和指标体系,导入Kano质量管理模型,建立QCD质量整改评审模块,推行9×5新品质量评价模式,实施零部件QCM管理办法,开展“HALVE”和“金雀”行动,零部件质量得到大幅改进,质量改善取得突破性进展,整车质量稳中有升。


  (4)体制机制改革.


  遵循“扁平体制、效率机制”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董事会改组、经理层调整、“新六定”原则发布,一系列重大的顶层设计逐步展开和落地,为“十三五”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5)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日趋显著。


  开拓极速贷和联环贷。极速贷带动渗透率上升,全年累计渗透率达26%,最高月渗透率41%,有效地促进了整车销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秉承“引进-消化-学习-自主”之路,通过不断努力,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1、管理及体制优势.


  公司管理层由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专业人员组成,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团队意识及敬业精神。


  尤其管理层构成具备其他自主品牌生产企业不多见的稳定性,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管理风格及发展战略的持续性,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公司推行机制创新,在运作方式、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更具灵活性。


  2、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零部件配套大部分来自海南和郑州的供应体系,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物流配套服务由控股企业金盘物流提供,成本控制力相对较强;另一方面,在构建完整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同时,公司建立的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的采购目标价格体系进一步保障了成本控制能力;随着郑州自主发动机厂的批量投产,成本控制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


  3、技术优势公司在引进成熟产品的基础上掌握了生产工艺和装配技术;全面掌握了质量控制、国产化改型及发动机生产技术等;通过与国内外设计公司合作,逐步掌握了车型开发的设计流程,积累了大量设计参数和数据,为自主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公司完成了技术积累,相对其他以逆向工程方式发展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公司具备较高的技术起点,在数据掌握及生产技术方面具备相对优势。“合资品牌品质、本土品牌价格”已成为公司产品的主要特点之一。


  4、研发优势


公司设立了专职研发机构,通过外部引进资深专家、内部培养等方式组建了具备良好竞争力的研发团队;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自我创新,形成了涵盖造型设计、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整车开发等相关范畴的研发能力,掌握了车型开发的核心技术;通过与配套供应商的协同研发,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质量。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多款新车型及发动机,储备车型及发动机的研发工作正在不断进行中,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持续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17年,是“十三五”成效的关键年。面对产业发展新态势和行业竞争新挑战,公司将聚焦品类战略,乘势而进,蓄势发力,全力实现经营目标。


  1、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海马汽车“十三五”坚持以“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客户服务、品牌战略”为经营方针;以“品质海马、中国符号”为企业愿景;以“收缩聚焦断舍离、细分市场前三甲”为宗旨;以品类战略为核心,实现转型升级。


  2、公司2017年经营计划.


  2017年,公司将推进“品质海马”建设工作,同时,在营销、动力总成、整车研发、采购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具体经营措施有:


  (1)市场营销.


  ——心智建设。以“海马汽车品牌及深蓝动力”发布会为契机,公关、广告、推广、终端密切配合,各有侧重,强力传播品类内涵与心智定位,有效提升8万级强动力SUV的品牌认知。


  ——聚焦市场。精耕河南原点市场,发力“五省”核心市场。着重资源投入、品牌认知与网络布局,实现单点突破和重点市场大幅提升;做实区域市场,本着高势能市场发力、向周边辐射和立足市辖县、向地级市突破的基本原则推进。


  ——迅速优化店面管理标准。基于“强动力”定位,重点抓好定位生动化,核心销售话术优化,突出陈列核心品项以及店面环境年轻化的改造。


  ——建立差异化服务品牌。基于“强动力”定位,设立动力体验月等动力总成方面的特殊服务项目。


  ——建立以客户分析为主的营销大数据管理网络。打通CRM、MOOFUN、DMS、电商、TSP后台等应用平台,为实施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


  ——建立与品类战略相适应的终端管理体系。以市场占有率提升和定位导入为核心,开展终端对标工作,全面提升经销商运营能力。


  (2)整车研发.


  ——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项目管理。聚焦S5/1.2TGDI和二代S5整车项目,全力推进项目进程,确保按时量产及关键节点达成。


  ——提高设计质量。完善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开展统计过程控制,提高整车与零部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水平,确保产品一致性。


  ——创建全流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及时交互,支持多方案、多专业协同设计,改善设计质量,提升研发效率。


  ——开展整车能量管理。推进直喷发动机自动档车型的各系统能量损耗测试,并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支持整车产品强动力定位。


  ——落实“十三五”科研项目进程。以轻量化、二代车联网、节能技术、主动安全以及自动驾驶为重点,努力实现车联网安全和轻量化有所突破。


  ——加快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强化人才培养。完善研发手段,提高研发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3)动力总成.


  ——做强动力总成体系。初步建立起变速器和混合动力的CAE分析能力,DCT试验室及混合动力试验室(P2前驱)投入运行,初步建立起TCU、HCU软件开发、模拟、测试能力。


  ——严控严保战略节点。狠抓项目管理,按计划推进产品研发,确保1.2TDGI发动机和MF678D变速器项目按期SOP,确保7DCT各开发节点如期完成。启动第二代高性能直喷发动机的研发;加快P2混动项目开发,确保2019年如期量产。


  ——加快核心竞争力建设。扎实按专项计划推进动力总成NVH测试分析及混动“三电”的控制软件自主开发能力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同时做好动力总成前沿技术科研工作,适时导入项目开发。


  (4)品质海马.


  ——加强新品质量管理。以二代S5车型开发为契机,从产品定义阶段就全面导入整车和零部件质量管理导航,建立产品开发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型。


  ——加强量产质量管理。循环开展四类审核,抓实过程绩效管理。聚焦S5车型,大幅提升基本质量,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性能质量,感知质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品质向上。


  ——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推进零部件质量开发标准化、黑匣子技术透明化、分供方管理体系化,系统建设供应商技术支持能力。


  (5)汽车金融.


  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汽车消费信贷的渗透率,助力整车销量提升。丰富金融产品线,延伸产品覆盖的深度与广度,推进供应商融资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产收益率。


  (6)机制创新.


  优化业务流程,优化薪酬体系、创新绩效管理,保障营销、研发、工程技术人才的储备。


  3、未来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标准与产品技术门槛也进一步严苛,企业平均油耗管控以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应对措施:增压直喷动力总成与节能降耗新技术加快匹配与应用,推进新标准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量产,取得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2)行业风险:中国汽车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竞争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品牌时代,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


  产品结构与产品规划逐渐转型向上,品牌逐渐被赋予更强的文化内容,网络与产品体系面临竞争力相对削弱的风险。


  应对措施: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营销变革,持续推进区域化营销策略,拓展网络规模,加强渠道下探,实现销量承载;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以客户受众为导向的产品营销新模式。


  (3)产品价格风险:各大主机厂跟随SUV车型销量大幅提升的趋势,SUV竞品将陆续集中出现,白热化的竞争以及产能过剩的因素,可能导致再次出现车企业降低、销量降低和利润受损。


  应对措施:聚焦单品,打造爆款车型,各项研发、营销、人力等资源均集中投入该单品,提升单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4)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原材料价格可能因市场行情的影响,存在较大变动的风险,主要由材料价格变动、人工成本变动、政策调控以及其他因素方面引起,会造成产品成本增加、供货紧张等风险。


  应对措施:采取风险分担机制,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共担价格风险,并保证货源,确保供应。聚焦产品,提升单品规模,降低成本。


  (5)汽车消费信贷业务风险:随着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及渗透率的提高,客户群体的不断下沉,不良贷款率面临上升风险。


  应对措施:前移风险关口,每月定期对审批业务进行抽检,逐步提高业务人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从业务前端开始控制风险;建立并不断优化“提前催收、及时预警、关注转化、奖励机制”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提高不良贷款的催收成功率,保全公司资产,控制不良贷款率。


  (6)汇率风险:随着公司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大以及国际货币市场的动荡,货币汇率的波动对公司产品出口将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根据销售回款时点,适当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交易;采用贸易融资方式,转移汇率风险;通过进口信用证“远期即付”融资,借助国外较低的资金成本取得融资,结合国内较高的资金收益及汇率预期取得收益空间,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影响。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