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441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0 |
|
主题:今年来地王“崩盘”第一枪
往年“地王”频出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就有许多人疑问,用近乎疯狂的价格拿地,开发商真的能赚回来?如今,南京“京奥港未来墅”停工的事实摆在眼前,画风突变剧情直转,地产界出人意料地打响今年来地王“崩盘”的第一枪。
这只是近两年来“地王”们命运的一个缩影。2016年全国各地诞生340宗楼面价和总价“地王”,但2017年来全国各地也实行了近乎严苛的调控政策。身陷调控风暴中的地王们,如今开发现状如何呢?
南京地王项目折戟
南京麒麟板块“京奥港未来墅”曾是响当当的天价项目。眼下项目现场却无工人施工,只剩塔吊孤零零地立在工地上。工地门口,白纸黑字贴着三张封条,上书“工程暂停、大门封闭”。工地门口的公示牌还在昭告该地块不菲的出身:价值47.6亿元,楼面价2.2万元/平方米,创下当地当时出让价格纪录。
“停工缘于拖欠施工方工程款数千万元,此外,该项目一笔逾30亿元的融资即将到期。”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每个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控制在3年内,如碧桂园、万科等成熟开发商,从拿地到预售最快半年。但“京奥港未来墅”从2016年4月拿地至今,资金链一直偏紧,其正在施工的A地块仅有几栋楼形似封顶,但项目整体距离完工还相去甚远。“其实11月25日就停工了,工程欠款已累积数月。”该人士表示。
“南京的案例并非极端个案,而是行业性现象的开始。”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过去两年地王频出,当限购、限价、限制流通等政策密集出台后,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周期会拉长,一旦资金链断裂,项目就陷入停罢的泥潭。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诞生的340宗总价和楼面价“地王”中,有50宗属于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其中14宗处于未开工状态,整体开发进度较为缓慢,有相当一部分项目选择延迟入市。
中国证券报记者对近年来北京“地王”项目实地调研后发现,这些项目如今命运颇为坎坷。
在车水马龙的北京南三环西路上,比邻丽泽桥金融商圈,两栋新楼矗立在老旧小区中显得格外显眼。该项目即为2013年拍出的丰台区夏家胡同“地王”项目。有意思的是,四年多过去了,该项目的围挡并没有挂出该项目的宣传海报,而是开发商的另一个项目。该项目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是另一个项目的销售,该项目开盘时间未知,连售楼处都没建。一般情况下,从拿地到预售最快在半年左右。
在朝阳区常营乡,2015年拍出的一块“地王”项目上,卡车进进出出,施工机械繁忙运转。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高处俯瞰时,该地块只开工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仍是荒地。该项目开发商系首开股份和保利地产,“项目开工的部分是配套保障房,商品房还在等公司的规划。”该项目负责人透露。首开股份董秘王怡就这一现象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对此并不知情。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当前调控环境下,高价地块项目入市难度高,这些地块拿地时对市场过度乐观,特别是从2016年下半年集中出现的部分高价地,恰好分布在调控最严格的15个核心热点城市。整体来看,高价地面临市场与政策双风险。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