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国有大行同业存单发行额激增22倍
2018-03-15 09:03:1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25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7
主题:国有大行同业存单发行额激增22倍

 近期,同业存单一级市场突然迎来巨额放量。数据显示,上周(3月5日-3月10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高达8254亿元,创单周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国有大行对同业存单一级市场的热情明显上升,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国有大行今年累计发行规模已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2倍,大银行在同业存单市场逐渐由资金融出方转为融入方。兴业研究更是将这一现象称之为“2018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市场最大的边际变化”。

  另一方面,同存备案新规、流动性新规等一系列关于同业存单的相关监管举措的作用已经基本显现。截至3月13日,已有435家银行披露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435家银行的备案总额仅同比微增705亿元;若剔除去年未备案的银行,剩余396家银行的备案额度较2017年仅增加不到120亿元。

  大行争夺同存市场

  一位农商行金融市场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期同存发行之所以突然放量,是各行趁着年初以来发行利率处于一个平台期,抓紧发行,也刚好满足季末时点资金的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有大行、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分别同比增加2892.1亿元和2183.9亿元,其中,国有大行同存3021.5亿元的发行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2倍。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国有大行全年发行量也只有3655.1亿元,也即,国有大行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去年82%的发行规模。

  另一方面,从备案额度来看,大行发行备案额度相对充裕,这不仅体现在去年末发行余额与备案额度之间存在较大发行空间,也体现在部分银行备案额度的增加。

  兴业研究分析师何津津认为,无论是发行计划还是实际发行,2018年以来大行都在“抓抢”同业存单市场,这可能与其负债端压力逐步增大有一定关系。“未来大行可能会在同业存单发行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也从侧面表露出大行并非那么有钱,流动性也未必像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事实上,大银行在同业存单市场逐渐完成资金融出方转为融入方的角色转换,在同业存单托管量上也有所体现。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过后,国有大行及股份行的同业存单持仓都在逐渐下滑,而城商行、农商行却在加仓。

  备案额度

  剧增势头已经扭转

  今年1月,央行重新设定了对同业存单的年度发行额度备案要求,将2018年各行的备案额度限定在去年9月末总负债的1/3扣减同业负债以后的余额。这被市场视为“对同业存单的实质性约束”。事实上,此前,针对同业存单供给端、需求端相关政策法规就已处于不断收紧的过程中。

  截至3月13日,已有435家银行披露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备案总额达13.61万亿元,较去年多出705.1亿元。其中,139家备案额度减少,162家增加(含39家银行去年未备案),另有134家与去年持平。若将去年未备案的银行剔除,剩余396家银行合计备案额度较2017年仅增加117亿元。

  从绝对值的变化上看,银行似乎并未受到金融去杠杆以来系列监管措施的影响,但实际上,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剧增的势头已经扭转。2017年共有约570家银行发布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合计备案额度规模逾15万亿元;2016年披露当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的银行只有507家,合计备案额度规模约9.1万亿元。也即,2017年同业存单的备案额同比增幅接近65%,而截至目前,今年新增幅度只有0.52%。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前期发行量较大的银行,2018年备案额度都较去年持平甚至缩减。统计显示,去年同业发行量最大的15家银行(10家股份行、5家城商行)中,除兴业银行外,其余14家合计备案额度较2017年减少2100亿元。

  此外,部分千亿规模以下的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出现剧烈缩量。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博玉表示,中小行融资渠道远不及大中型银行,又由于同业存单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这意味着中小行还面临着存量余额带来的较大还款和再融资压力。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