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华谊兄弟:电影业务始终是“擎天柱”
2018-04-24 21:41:0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算股神
发帖数:45382
回帖数:32109
可用积分数:6236234
注册日期:2008-06-23
最后登陆:2022-05-19
主题:华谊兄弟:电影业务始终是“擎天柱”

三大板块:电影依旧是“擎天柱”

华谊兄弟是目前国内少有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及产业投资实现有效整合的娱乐传媒企业,是业内产业链最完整、娱乐资源最丰富的公司之一。与在时代浪潮之中频频被传媒集团收购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们不同,华谊兄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将自身发展成涉及到制作、发行、放映、游戏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在某种意义上,华谊的崛起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这是一种中国实力。

华谊兄弟一向对其“三驾马车”引以为豪,但是实际上,在三大板块的发展之中,影视娱乐板块始终是重中之重。首先,从营业收入的占比上来看,在2017年全年,这一板块为华谊兄弟带来了33.74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占比高达85.50%,相比2016年全年增长了37.12%。其次,从成本投入上来看,华谊兄弟在2017年对影视娱乐板块的投资也最大,金额高达20.28亿元人民币,占总成本的94.19%。

具体到电影业务方面,在2017年全年,华谊兄弟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主要有《西游伏妖篇》、《少年巴比伦》、《疯岳撬佳人》、《美好的意外》、《绝世高手》、《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引爆者》、《芳华》、《前任3:再见前任》等,累计实现国内票房约5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中,《芳华》在报告期内票房约12亿元,《前任3:再见前任》在报告期内票房约3亿元,由公司协助发行的影片《摔跤吧!爸爸》以12.95亿元的国内综合票房在2017年7月收官,是截至报告期末内地市场取得高票房的非好莱坞进口片。从此可以看出,电影业务始终是华谊兄弟的擎天柱。

华谊在票务市场:能否顺利突围?

目前,以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阿里影业、万达电影、博纳影业为首的五大民营电影公司,在从制作、投资、票务、院线等各个方面入局电影产业之后,他们无一不想联动上下游,建成全面的产业链,以自给自足增加竞争力。华谊兄弟的优势在制作,冯小刚与管虎等众多的优秀签约导演,可以说是华谊兄弟的“杀手锏”,其次,华谊兄弟在发行、影院(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影院为23家)方面也一直有所建树,稳定地发展着。

但是票务市场对于华谊兄弟来说,可能是个始终无法攻占的堡垒。亦是在2017年,猫眼电影与微影时代成功合并,票务市场中,猫眼微影与淘票票两大主力对垒的局面已经形成,其他的力量似乎再难进入。但是光线传媒却是在制作型公司中少有的可以进入票务市场的一员。

在2016年5月,光线传媒以6%的股份(23.99亿元)与23.83亿元的现金获得了猫眼57.4%的股权,一跃成为猫眼最大的股东。2017年,猫眼与微影合并之后,光线、微影、腾讯、美团点评成为了合并公司主要的直接股东。光线就在腾讯系与阿里系对票务市场的拉锯战之中,成功地依靠精准的眼光分了一杯羹。

华谊兄弟似乎没有光线这么幸运,但是目前华谊兄弟也在加紧对票务市场的布局之中。在2017年之内,华谊兄弟的合并范围先后增加了山东的麦嘉影业有限公司,苏州的麦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南宁的麦嘉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在其中的股权比例均为51%。同时,新增加的“麦嘉”们均是以信息技术、票务代理作为主要的经营范围的,而此前的“麦嘉”则是主打影院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华谊兄弟目前也在以影院为依托,而逐步建立自己的票务体系。只是在腾讯系与阿里系把持的大环境之下,华谊兄弟到底能否顺利突围,这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