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53 |
回帖数:21877 |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9-11 |
|
主题:商业银行仍有动力继续买入国债
一季度,债券收益率先是经历了一波大幅上涨,之后呈现高位盘整态势。在这一收益率变化的背后,机构投资者是直接的推动力量。对债券持仓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基金和保险机构三大债券主力持仓机构有着显著的行为差异。
国债规模尚未满足
商业银行需求
从静态的债券持仓来看,商业银行在债券市场中的占比明显偏高,且存在继续吸纳国债的动力;而基金偏好非国债型债券;保险公司则对债券的期限有一定要求。
首先,从商业银行的债券持仓结构来看,央票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国债和金融债几乎平分秋色,企业债和短融的占比较小。图表1的左图显示,2009年3月份商业银行的持仓构成中,国债和金融债的占比分别为25%和28%,大致相当;其他类债券(其中主要包括82%的央票、8%的商业银行债和6%的中期票据)的占比则高达43%,远高于国债的占比。
大多数情况下,各期限金融债和国债的隐含税率都小于25%,而商业银行的实际税率一般接近25%,那么理论上商业银行的国债占比应该更高。而事实上,按图表1右图显示,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已经占剔除特殊结算成员后的国债托管量的78%,即使商业银行持有所有的国债也无法满足其配置需求。这意味着,从主观意愿上说,未来商业银行存在继续吸纳国债的动力。
其次,从基金的债券持仓结构来看,基金对非国债有明显的偏好。2009年3月份,国债在基金的债券投资组合中占比不到10%;而金融债占比明显高于国债,达到29%。
由于目前基金的投资收益不存在税收因素,因此,国债票息的免税对基金没有意义,其国债占比较低情有可原。更进一步,我们从部分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发现,基金持有的短期国债(1年期以内)净值和现金之和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如大于基金资产净值的10%,以满足流动性的要求。这意味着,基金的国债持仓可能是以短期国债为主。
同时,有关债券型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债券放大操作有所收敛。一般情况下,债券型基金的持仓量大于净值时,意味着基金在通过回购融资进行放大操作。2009年一季度末,59只债券型基金中,仅有15只基金的债券持仓量大于其净值,较2008年末近半数的债券型基金进行放大操作明显收敛。放大操作出现收敛,可能暗示着基金认为货币市场和短期债券的利差存在扩大的风险。
再次,从保险机构的债券持仓结构来看,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其他类型债券呈四足鼎立之势。2009年3月份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其他类型债券分别占比19%、35%、24%和20%,短融占比仅为2%。
与商业银行和基金相比,保险机构持有的其他类型债券占比明显较低。一方面,这与保监会刚刚放开保险机构对中期票据的投资有关;另一方面,央票的期限在3年期以内,这与保险机构偏好期限较长的债券相矛盾。
最后,从各类券种的持仓结构来看,商业银行占比明显较高。在国债、金融债和其他类债券中,商业银行均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在其他类债券中占比更是高达81%。在短融中,商业银行占比为51%,远小于其他三类债券,但也占据了多数的位置。
商业银行持仓增速
持续正增长
从动态的债券持仓数据来看,基金的持仓变化与收益率走势呈现较高的相关性,保险机构次之,而商业银行则呈负相关。
作为配置型机构,商业银行的债券持仓同比增速呈现持续正增长,并与收益率走势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图表2显示,在2005-2006年期间,虽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位于相对低位,但是商业银行的债券持仓同比增速维持30%以上;而在2007-2008年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位于相对高位,但是商业银行债券持仓同比增速却出现持续的回落。
商业银行债券持仓与收益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主要受制于其整体资产配置策略。因为债券收益率较高的时期,往往是经济增长较为强劲、通胀预期也较强的时期,此时的商业银行一般倾向于将更多资产配置于收益率更高的信贷;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紧缩,也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压缩债券规模来确保流动性。
从有统计数据以来,商业银行债券持仓的同比增速一直大于零,这显示出商业银行作为配置型机构的特性。同时,商业银行的各类债券占比走势较为稳定。图表3显示,2008年以来,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短融和其他债券的占比分别在25%、28%、2%、2%和43%附近波动,这与配置型机构的特性相匹配。
作为交易型机构,基金的债券持仓增速与收益率走势的相关性较高,且出现过同比负增长。图表4显示,2005年期间,收益率进入下降通道,而基金持仓同比增速也呈下降态势;此后,在低利率和利率上行期间同比增速一直维持在0附近(其中,在2006-2007年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位于相对低位,基金债券持仓同比增速有8个月呈现负值);到2007年6月份左右,利率进入相对高位,基金持仓同比增速再度上升;2008年12月后,持仓同比增速出现暴跌。
值得说明的是,近几个月的暴跌过程中,持仓同比增速下跌滞后收益率下滑,主要原因是本轮收益率下行速度相对较快,仅用3-4个月时间就走完了上一轮1年期左右时间的下行通道。
保险机构介于配置型和交易型机构之间,债券持仓同比增速未出现过负增长,但收益率走势的相关性较基金要弱。2005年期间,保险机构持仓同比增速和收益率几乎同步下滑;在低利率和利率上行期间,同比增速一直处于下降中;2007年10月份左右利率进入相对高位,同比增速再度上升;2008年10月后,同比增速便开始出现回落。长期以来,保险机构持仓增速一直保持20%以上。
另外,相对于基金而言,在本轮利率周期中,保险机构债券持仓同比增速的上行幅度仅为37%左右,明显小于基金200%以上的上行幅度。
综上所述,从机构的债券持仓数据来看,不同的机构在投资行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较好地把握机构行为的特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债市,使我们更准确地研判债市后市的走势。
图1:2009年3月份商业银行债券持仓构成和国债持仓构成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