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石油不宜「走出去」
2009-04-29 16:39:4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中石油不宜「走出去」

  中国石油(857)真会吊人胃口。周一接近凌晨时分,这家亚洲最大原油生产商悄悄地公布业绩,总结今年首季度的表现。在业绩公布中,中石油表明「走出去」的决心,矢志「在如今的重要战略时期」,「抓紧历史性机遇」。中石油主席江洁明去年10月曾表示,全球进行大规模去杆杠化行动,正是收购身价下跌企业的好时机。这是中石油在金融危机下首次展露收购海外资产的兴趣,令市场不寒而栗。

  保留底牌,不让海外对手洞悉虚实是不错的策略。面对资产负债表杆杠比率低企,加上资产组合成熟且成本偏高,中石油既有能力也有胃口到海外疯狂购物一番。然而,今时今日要以吸引的价钱争取长远石油供应,透过出价竞投上市公司的传统方法恐怕无济于事。中海油(883)四年前收购美国油公司优尼科(Unocal)一役无功而还,就是一例。

  就以中亚地区的收购战绩而论,中石油2005年趁着哈萨克政府渴求资金及开发技术,透过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40亿美元收购当地的哈萨克石油公司(PetroKazakhstan),成功立足中亚。然而,随着资源国家主义抬头,中石油收购海外资产亦变得步步为营。本月初,中石油收购哈萨克第四大能源公司MMG一半股权,就要以中国政策银行向哈国贷款100亿美元作为交换条件。

  巴西及委内瑞拉的情况亦类似,中国须借出大量贷款换取石油及影响力。在俄罗斯,中俄政府经过长期洽商后终于在2月达成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向俄国油公司Rosneft及Transneft提供250亿美元贷款,换取相当于中国目前入口量8%的石油供应。

  本土业务表现每下愈况是中石油收敛并购海外资产野心的另一理由。该公司首季原油产量减少6%,炼油产量更大跌15%,是业界炼油吞吐量跌幅的近四倍。中石油到海外寻觅收购对象前,最好先处理老家的问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