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中石油一季度巨亏引发市场揣测
一季度净利润同期下降35.3%
4月27日(本周一)晚间,中国石油(601857)公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的几个数字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外公布的净利润下滑程度远超预期。报告显示:2009年一季度公司归属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56亿,比上年同期下降35.3%,每股收益0.1元。
这似乎暗合了此前高盛发布的中石油业绩巨幅下滑报告。高盛1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中石油今年盈利将出现下跌,下跌幅度达41%,大幅下滑的原因是今年中石油油产量下跌4.4%、成本结构上升,以及今明两年资本开支较大。
此外,高盛预计中石油2009年勘探及生产业务经营盈利将大幅下跌70%,今年会出现661亿元的负自由现金流。虽因新成品油价格的推出,炼油业务盈利大幅复苏,但会被勘探及开采业务盈利大跌所拖累。
但情况似乎并不像报告所说的那样,中国石油曾经一度成为拉升股指的重要力量,A股的每股价格从春节后第一天2月3日的10.35元升至4月27日的11.72元,而在发布一季度报后,4月28日中石油股价出现2.22%的下滑,收于11.46元,而4月29日随着A股指数的上涨,中石油最终报收于每股11.60元,距4月27日的11.72元仍有一定的距离。
表面看来,高盛的研究报告似乎并没能给中石油在股市中的表现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然而,号称“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为何陷入巨亏?中石油在一季度报中给出的说法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国内石化市场需求下降。
“其中,原油平均实现价格从上年的87.93美元/桶,跌至本期内的37.10美元/桶,令公司的勘探与生产业务大幅受挫。同时,公司的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均同比下滑了接近一成半。”
这个解释显然并没能让市场停止各种揣测,即便是对于一季度报告中提到的油价对中石油业绩的影响,多位行业分析师均认为油价下跌对中石油的业绩影响有限,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有利于中石油炼油业务的经营形势迅速好转,并将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巨亏背后的天然气涨价预期
几乎石化双雄的每一次巨亏后,总会出来一些措施弥补亏损,要么国家提供财政补贴,要么提高成品油价格,那么公布一季度巨亏后中石油的下一步将通过什么方式来降低亏损?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聚焦于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石油一季度报爆出巨亏的背后将是下一轮天然气、汽油涨价的前奏。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提醒记者,中石油总裁周吉平4月23日曾公开表示,中国的天然气价格非常低,中石油对天然气价格上调是有预期的,“中国天然气价格与国外天然气相比,价格确实非常低。”
事实上,中石油试图调高天然气价格的举措早就有过,在宣布将引进多条国外天然气资源后,中石油就一直强调要提高天然气的价格,而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的高成本多次被引用为天然气涨价的理由。
特别是明年初,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为主气源的西气东输二线就要建成通气,这被认为是天然气涨价的重要原因。中国必须在西气东输二线通气前提供给土库曼斯坦一定的价格应对方案,而国内的价格谈判将需要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提供商,中石油在国内的最大产量超过全国产量的7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中石油原油产量下降,天然气却不降反增。一季度报中提到,2009年集团生产原油2.06亿桶,同比下降5.7%,而生产可销售天然气148.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
中国天然气市场巨大的需求缺口促使中石油不断加大天然气业务拓展力度。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西气东输投产后,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到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缺口在2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国际油价前景未明的前提下,通过勘探与生产业务来提升中石油盈利水平明显存在困难,天然气的价格调整对业绩的刺激作用将更加明显。
不可否认的是,天然气正在中石油的战略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季度报表明,“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紧紧围绕产运销平衡及工程建设有序展开,管道安全运行,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油气调运平稳,管理和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天然气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业务加快推进,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海外油气产量继续增长。”
而中石油液化天然气业务领域第一个合资公司——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也在近日于大连成立。其主要接收来自澳洲、卡塔尔等国家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同时,还将开展天然气下游利用项目建设,建立完整的液化天然气产业链。
“中石油在此时爆出巨亏,显然会为涨价提供出更加合理的理由。”上述人士指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