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百年老店同仁堂品牌严重透资
2009-05-27 12:40:2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百年老店同仁堂品牌严重透资

 09年1至4月份,北京同仁堂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2.93%;实现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15.73%,销售和利润连续12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同仁堂对外预测,有望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4.5亿元,继续保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在全国同行业第一。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传统,历史悠久,但是中国的中药产业却非常稚嫩年轻,包括同仁堂在内的中药老字号企业,也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同仁堂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能不能将领衔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重任寄托在同仁堂身上呢?按照同仁堂现在的战略思路和发展模式,同仁堂能否成为未来中国中药产业的脊梁?福来传播总经理娄向鹏看来,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正在面临品牌透支的尴尬。

  优异的产品品质、厚重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品牌是同仁堂的最大优势,而在当今市场条件下披荆斩棘的营销一直是同仁堂的短板。一些新兴的中药企业,没有历史但是发展强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下面我着重从品牌、从营销的角度谈谈同仁堂的不足,怎样在今天奠定明天的胜局。

  轻视品类让同仁堂品牌不断被透支

  同仁堂集团各公司出口的产品,全部都用“同仁堂”品牌。这种做法在同行品牌不发达、专一品牌不强大时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当定位和专一品牌手段在中药企业广泛应用的时候,同仁堂这种做法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

  同仁堂共有药品800多种,常用的有4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浩繁的品种都在吃“同仁堂”一个品牌的大锅饭,“同仁堂”三个字被高度稀释。品牌感召力下降。

  同仁堂原来在行业销量第一的六味地黄丸被宛西制药专一品牌“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拉下了马;汇仁集团的汇仁乌鸡白凤丸的搅局,让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的市场霸主地位一去不再;在全国,同仁堂的藿香祛暑(软胶囊)比起以新技术新剂型定位的神威药业的“神威牌藿香正气软胶囊”丝毫没有优势。

  同仁堂在集团内部对“同仁堂”品牌的使用管理上是非常严格的,没有出现严重损害品牌的事件发生,这个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这只是守业的做法。当竞争对手的品牌崛起后,“同仁堂”品牌像个老母鸡,她对产品孩子越来越照顾不过来。从量变到质变,当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领先地位后,“同仁堂”品牌在行业中、在消费者心中的优势地位也将丧失。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同仁堂”品牌将积重难返,威风不再,没有价值。

  现在,同仁堂品牌在不断地被透支,品牌透支的上一个阶段是,在许多原来具有优势的产品市场的相对地位下降,而整体销售收入还在增长。现在的同仁堂正是这样!品牌透支的下一个阶段是,在各个产品品类市场全无优势和地位,品牌能量耗尽,消费者、经销商远离而去。

  同仁堂集团应该从战略的高度,从现在开始进行品牌规划。什么产品直接使用“同仁堂”品牌,什么产品要创立新品牌,“同仁堂”只作为品牌背书,什么产品必须与“同仁堂”切断联系,另立门户。以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规划,需要企业家卓越脱俗的非凡胆识和未雨绸缪的长远眼光。因为品牌的衰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已经出现风光不在的结果时,再想挽救任何人都回天无力。

  品类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在行业中地位,一定是本企业的产品在品类中通过销售业绩名列前茅来实现和显示的。因为你不可能发现有一种企业,每个产品在市场上都排不上号,却能在企业整体经营上业绩卓著。就像一个学生每门功课都不出色,他不可能在总分榜中位居前列一样。

  如上所述,同仁堂在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藿香正气等品类中的老大地位逐渐丧失,而前两种产品正是同仁堂最重要的两种单品过亿产品。同仁堂还有更多的品类资源正在被竞争对手挤占,而这些品类全是市场容量大、利润相对较高的品类。(因为例如同仁堂的牛黄解毒片的年销售单品过亿,没有哪个企业会选择在这个利润很低的产品市场与同仁堂一争高下)。现在,同仁堂只在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等少数王牌品种中和低利润产品的感冒清热颗粒、牛黄解毒片市场中有一些优势,显然。同仁堂在大品类的阵地上步步败退。

  一个企业,一个老大企业,只有在你所经营的大品类市场中独占鳌头,才会在行业中拥有地位。同仁堂集团要高度重视品类资源,在所瞄准的品类中做老大!老大企业更要在大品类中有作为!

  一提到补气养血,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东阿阿胶,提到胃酸胃痛,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斯达舒、胃康灵,一提到风热感冒抗病毒,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三精双黄连,提到健胃消食药,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江中健胃消食片。在消费者脑海中,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品类的代表,形成了一对一的联系,成就了强大品牌。

  一个品类只有一个老大,因此品类的老大资源越来越少,同仁堂在这方面要有紧迫感。

  国企风格影响营销决策

  同仁堂常常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含蓄低调,似乎内敛沉稳,但是换另一种眼光看,得出的结论却是不够活跃和积极,保守谨慎,闯劲不足;身为国内最知名的中药品牌,中药行业的龙头,近年来业绩增长率不稳定,常常低于其他同类上市公司。在营销体系上追根溯源,同仁堂有浓重的传统国企风格,现代营销体系不够健全、科学和先进,活力不够。出台的营销策略和战术像墙头草,左右摇摆。

  1、营销政策不对路,同仁堂在营销主导力上薄弱。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是与经销商合作,实行首席品种经销制度,简单省事,一“代”了之。主要是依靠品牌、自然增长的被动式营销。致使同仁堂的对各环节渠道和终端的控制力虚弱,价格混乱、窜货现象严重,应收款成了营销最大的问题。

  在营销上,同仁堂没有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每个产品的市场状况设计并形成体系。现在执行的一些办法看起来有些偏执和单一。现在对所有产品一律实行现款现货制度,保证了回款,影响了市场占有,是简单粗放的表现。其中轻重大小值得重新掂量。

  2、销售队伍战斗力不强。政策和策略确定之后,人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同仁堂像许多国企一样,原来公司总有一个庞大的应收账款,这是事情的表象,其真正原因,归根到底是体系不科学,销售队伍的战斗力不强。后来同仁堂一律实行现款现货,此举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不仅影响了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还掩盖了营销政策生硬粗放、人员老化、战斗力不强这个深层次的问题。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