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 昵称:算股神 |
| 发帖数:45382 |
| 回帖数:32109 |
| 可用积分数:6236234 |
| 注册日期:2008-06-23 |
| 最后登陆:2022-05-19 |
|
主题:部分银行出现零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公布的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59亿元,较上月1.53万亿的投放量巨幅下降了77%,是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
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新增贷款虽不如前几个月,但仍超出前7年当月的平均水平。从贷款投向来看,结构明显改善。
部分银行7月贷款零增长
1月-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7月贷款仅新增3559亿元,不到6月份的30%。据计算,上半年月均新增贷款逾万亿。
据了解,四大商业银行今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量在1700亿元—1800亿元之间。其中,中国银行(601988)和建设银行(601939)分别新增贷款800亿元和550亿元。而在6月,仅中行一家新增贷款就达到1700亿元。7月,部分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为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目前建行、工行都已明确全年贷款增量控制目标,分别为9000亿元和1万亿元;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这意味着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平均月新增贷款将控制在300亿元左右。
66%为居民贷款
7月的信贷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2365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193亿元,票据融资则减少1982亿元。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贷款增加2365亿元,占比达66.5%,较上半年大幅提高。在今年1月至6月的7.37万亿元新增贷款中,居民贷款仅占14%。
2365亿居民贷款中,短期贷款增加4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87亿元。天治基金表示,居民信贷增加迅速,显示7月份购房和购车需求强烈。根据银监会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增长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此外汽车贷款也出现较快增长。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7月票据融资大幅减少,而中长期贷款却增加3509亿元,加上居民贷款的2365亿元,表明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贷款其实是增加的,信贷结构已在优化。 ■ 分析
原因一 7月为放贷淡季
中信证券(600030)分析师杨辉认为,7月通常是信贷投放的淡季,银行全年信贷投放目标完成从而主动放贷意愿有所降低。上半年已经7万多亿元了,如果按照压缩在10万亿元内计算,下半年每个月新增贷款平均要在4000亿元以内,7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为正常水平。
一银行人士表示,银行贷款总是集中于年初发放,而贷款的使用相对要更平稳些、并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已经发放的贷款将在未来几个月中继续支撑投资的增长。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每年7月新增贷款都处于相对低位。
原因二 到期票据过多冲减规模
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票据融资为1.7万亿元,其中一季度新增票据融资高达1.48万亿元。由于票据融资期限多为3-6个月,这意味着1.7万亿元新增票据融资将大部分在下半年到期。考虑到一季度新增票据融资的天量增长,三季度将成为新增票据融资到期的高峰。
建行研究部研究员赵庆明表示,这些票据融资将置换成万亿元的中长期贷款,全年10万亿元的信贷增量可能很难实现。由于新增贷款的统计方法是用当月贷款增加量减去到期贷款量,因此到期票据过多,将直接冲减新增贷款总规模。央行调查统计司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票据融资置换为中长期贷款的空间较大。
原因三 监管层加强监管
从6月底开始,银监会多次下文规范信贷资金流向,并一再提醒信贷风险,央行也再度重启定向票据,“惩罚”放贷过多的银行。
在上半年大量放贷的同时,银行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本金。从唯一公布中报的华夏银行(600015)数据来看,截至2009年上半年,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0.36%,低于今年初1.04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84%,低于年初0.62个百分点。
部分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接近8%,存贷比接近75%,如果继续大幅放贷,可能突破监管红线。而央行的定向票据则回收了部分银行的资本金,银行可贷资金减少。
预测
流动性充裕局面未改
“虽然新增贷款大幅回落,约4000亿的投放规模是正常的水平,加上大量到期票据置换为中长期贷款,银行实际放贷量并不低,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并未发生改变。”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
央行近段时间也一再重申继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副行长苏宁上周五称,央行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微调一直在进行但不是对货币政策微调而是对货币政策操作重点、力度和节奏的微调。
不过刘煜辉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信贷很难大幅压缩。因为2009年上半年开工的基建项目周期较长,随后两年还需要进一步融资。若得不到后续贷款,很可能成为烂尾工程,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巨大压力。银行明年上半年的放贷惯性还将继续。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从“宽松货币政策”到“紧缩货币政策”的登场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差,估计约10个月左右。
兴业银行(601166)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应当以上调基准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预计在明年第三季度前后,我国可能启动加息进程。(新京报)
下半年信贷将保持一定规模
骤降的信贷增量是否预示着下半年贷款量会逐月走低,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我国下半年信贷仍将保持一定规模。
“目前我国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牢固,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制造业并没有完全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方向性调整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在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大基调不改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万亿至10万亿元,下半年每月新增贷款会在4000亿到5000亿元的规模。”连平指出。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