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规范基金经理“一拖多”
2019-10-29 09:09:5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46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89214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8-07
主题:规范基金经理“一拖多”

近期,监管层对基金经理“一拖多”及挂名现象进行规范整顿,为符合监管要求,一些基金公司陆续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对旗下基金经理管理工作做出调整。

此前,管理层对基金经理一人同时管理或“挂名”多只产品的情况连续进行规范。7月下旬,证券时报记者曾报道,随着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迷你基金大批出现,基金经理“挂名”的问题正成为基金经理与基金销售之间显著的矛盾。报道发出的第二天,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监管政策,要求基金公司新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9月,管理层又对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产品上限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5只产品,如果新基金申报时“超标”,基金公司则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整。

9月中旬以来,基金公司开始逐步调整基金经理的基金管理情况。有的公司集中发布了一批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有的公司就单个基金经理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整。有些公司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可能并未超过上限而只是接近或达到上限,基金公司也进行了调整。有业内人士透露,也有些基金公司增加了一些基金经理助理,可能是为了未来的调整做准备。

对于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有基金公司已明确表态。博时基金表示,为降低基金经理“一拖多”可能导致的产品风格混乱和对业绩产生的不利影响,博时将进一步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储备,培育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做出更多风格稳定鲜明、长期业绩优异的明星产品。

数据显示,主动管理基金数量达到10只及10只以上的大多是固定收益基金经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大中型基金公司,多家行业头部大公司集体“中招”。还有一些发行了较多债券型基金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和一些发行较多被动产品的公司也存在“超标”情况。

近年来,随着基金总数的不断攀升,基金经理“一拖多”甚至只挂名不参与管理的情况也在增多。据业内人士介绍,基金经理一个人管理多只产品的情况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更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定制型产品的增多,很多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一个人挂着好几个产品的情况不断增多。”该人士表示。

“基金经理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同时管理较多产品,这说明这些基金很可能都是同质化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策略不同、操作不同的基金,基金经理同时管理两个以上产品就已经非常辛苦了,管理10只产品根本忙不过来。”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