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541 |
回帖数:21868 |
可用积分数:9982407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4-30 |
|
主题:专户理财不挤压公募基金空间
近一时期,专户理财这一新生事物成为内地基金公司所倾力关注的重点,在竞相争食专户头啖汤的同时,设立相关的投研营销机构、签约专户客户的工作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中。
4月12日,台湾日盛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蕙玲向记者明确提出:“管理费率的高低不应成为决定专户契约的首要条件;而为了鼓励和推动专户业务的发展,要对专户理财设立不同的奖金制度;对于专户的绩效考核,牛市里要看相对排名,熊市里要追求绝对回报。”
于蕙玲是台湾地区第一代专户理财操盘手,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目前中国大陆正方兴未艾地开展的专户理财提出了建议。
专户不挤压公募空间
《21世纪》:您个人曾在公募基金任职多年,后来又转战专户理财,作为台湾第一代专户操盘手,您觉得掌控专户和公募基金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能否将台湾发展专户理财业务的相关经验做个介绍?
于蕙玲:台湾的公募基金对于股票的仓位有着明确的70%的比例限制。作为公募基金的经理,你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排名,并且以跑赢台湾加权股价指数(TSE)为自身的要务,一旦熊市来临,虽然收益率下降,但只要在排名中占据比较好的位置就可以了。
但专户理财则不同,因为客户不管身处于何种市场,对于所要求的回报率在签定的合同中有着明确要求,因此基金经理必须利用包括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在内的投资品种来满足客户的收益指标,否则将遭到解职,因此压力更大。
《21世纪》:顾名思义,专户理财是为了满足特定客户而设计的,针对不同客户对于风险和收益的偏好不同,不知道台湾在专户的产品上是如何具体设计的?
于蕙玲:台湾的专户理财实际分为投信与投顾两种。投信业以法人客户为主,契约门槛较高,法令规定不得低于500万新台币(16.4万美元),一般而言需3000万新台币以上(约百万美元);投顾业以自然人客户为主,契约门坎较低, 以500万新台币-1000万新台币客户为主。
同时,根据客户的期望报酬与风险承受度不同将产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积极成长型,风险承受度高,主要针对一般法人,预期的年报酬率在20%以上;第二类是稳健成长型,风险承受度适中,预期的年报酬率在10%-20%;第三类的是保守型,风险承受度较低,预期的年报酬率约为台湾的一年期定存水平。
《21世纪》:当前大陆A股市场正处于深幅调整之中,公募基金无论从发售效果和市场表现来看都沉入谷底,业内质疑专户理财此时入市对于市场能带来多大影响,它会否也受股市表现连累?另外,目前内地的专户合同多为一年短期的,您认为如何在熊市中快速达到收益指标?
于蕙玲:从台湾的经验看,台湾股票型基金规模变动受股市行情好坏影响较大,并未因专户理财业务拓展而萎缩。台湾的专户业务开始于2000年,当时台湾股市也正值熊市,市场人心涣散,而专户的排头兵——政府基金的入市恰好成功抄底,后来被证明成为台湾股市的转折点。我记得当时三年契约的政府基金所要求的回报率为21%(以单利推算),而后来最成功的契约,三年收益率达到了120%,最低的也有36%。
我想提醒大陆同行的是,A股市场目前尚无法做空,要在熊市中短期达到赢利水平确有一定难度,这就更考验基金经理的波段操作能力,只要能达到客户预期收益率就是初战告捷了。
第一单先做“熟客”
《21世纪》:您刚才提到台湾专户理财中政府基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大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早已低调入市了,专户的发展领域和空间相对狭小得多,您如何看?
于蕙玲:其实专户和公募的关系就好比人的左右手,对于基金行业而言密不可分。大陆初期专户理财针对的客户应该主要就是机构和法人了,这里我建议基金公司不妨在开拓市场地时,多利用自己控股股东所掌握的客户和以前做公募时候积累的有实力的企业客户,去倾听他们多样化的需求,熟悉的地方找风景,扎实做好第一单。
《21世纪》:去年大陆的基金业界曾掀起了一股转投私募的热潮,而随着当前基金公司纷纷开展专户业务,人才从公募向专户的流动又成为新的潮流,由此可能引发的人才断档引来业界的担忧。
于蕙玲:我刚才提到过担任专户的基金经理压力更大,台湾给予专户中投信的基金经理年薪可谓天价,因为多数经理此前担任过公募的基金经理,经历过牛市和熊市的洗礼,水平明显更高一个档次。
而就大陆基金行业而言,由于在此前的两年牛市中市场快速成长超过预期,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因此人才断档效应会越发明显,预期还要经过一两年才能弥补。不过我欣喜地看到大陆基金公司对于备战专户未雨绸缪,全球化招聘,其中也闪现了不少台湾人的身影。
《21世纪》:此次大陆推出专户理财,业内颇为担心由于专户相对公募更具有诱惑力的回报条款,会引发基金公司的道德风险,在公募和专户中进行利益输送,甚至在股票市场上用公募来为专户抬轿子,您如何看?
于蕙玲:早期在台湾推出专户理财时有过相反的担心,因为先入市的专户理财中政府基金费率低,公募基金费率高,业内普遍担心政府基金将为公募基金拉抬。但我要强调重点就在与无论任何基金,流程透明度要做得高一点,在台湾相关的检查是很严格的,对于框架、交易系统、人员配置、流程等都随时进行严格现场实地检查,构筑由上及下的防火墙。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