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变迁与发展:中国石油战略60年
2009-09-11 12:21:41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注册了
发帖数:4791
回帖数:607
可用积分数:102678
注册日期:2008-08-20
最后登陆:2010-11-12
主题:变迁与发展:中国石油战略60年

建国初期,甩掉“贫油国”帽子;改革开放后,利用“两个资源”;新世纪,开源与节流并重
  新中国成立的60年间,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原油产量从解放之初的12万吨猛增至2008年的1.9亿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石油战略也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全力勘探开发国内资源,甩掉“贫油国”帽子;到实现自给自足之后,部分出口为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资金;再到成为净进口国后,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满足国内供应的巨大变迁。展望未来的10年,我国石油工业将向油气并重的方向发展,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也将从单纯的“开源”向“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向转变。
  从贫油国到自给自足再到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建国初期,我国石油主要依靠进口,被西方国家称为“贫油国”。1949年我国石油产量仅12万吨。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投入试采,至1960年原油产量达到163.6万吨。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可以基本自给。
  1964~1983年的近20年间,我国原油产量从648万吨增至1.06亿吨,年均增速高达15%,几乎翻了四番。到198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居世界第六位。由于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石油自给有余,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创汇曾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1985年石油出口创汇最高,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企业开启了“走出去”的历程。
  1993年3月,中国石油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企业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
  1996年11月,中国石油中标苏丹1/2/4项目,随即与马来西亚、加拿大、苏丹的3家石油公司共同组成联合作业公司进行生产,中国石油拥有40%的股份。这是中国石油企业第一个与外国石油公司联合投资10多亿美元共同作业的海外大型项目,短时间内发现了6个新油田,新增地质储量13.97亿桶。
  1999年,我国获得海外份额油300万吨,2000年为505万吨,2001年进一步增至831万吨。2003年,我国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已在苏丹、马六甲、南美、墨西哥湾和中亚等地区取得了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4亿吨,建成原油年生产能力1300万吨。
  2008年,中国石油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6220万吨,其中份额油3050万吨;中国石化海外份额油产量达90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
  在加强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同时,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也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南海起步,1965年后重点转移到渤海海域。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至2008年,中国海油的油气年产量从9万吨猛增至4293万吨油当量。
  “危”中求“机”以贷款换石油,走出去、引进来保障需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原油年产量保持在1.85亿~1.95亿吨,2008年原油产量1.9亿吨,进口1.79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8%。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五大原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而近几个月来,我国已赶超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和石油企业“危”中求“机”,以贷款换石油为突破口,石油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2月17日,中俄签署了有史以来最大一份能源合作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分别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150亿和100亿美元贷款,俄方则承诺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提供3亿吨原油供应。
  2月18日,中委签署12项合作协议,其中一项是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每天向中国石油出售8万~20万桶石油,以支付两国开发银行之间的债务。
  2月19日,中巴达成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石化向巴西提供100亿美元贷款,而巴西则承诺按市价每日向中国供应10万~16万桶石油。
  6月30日,中国石油和BP联合竞得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开发服务合同,这是伊拉克战后首次油气项目招标的第一个中标项目。鲁迈拉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油田。
  海外油气资源并购也日益发挥着稳定国内石油供应的作用。包括中国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并购瑞士阿达克斯公司在内,今年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油气资源的成功案例已达7起,并购额达到8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八成。
  在“走出去”之外,我国在“引进来”方面也有成功案例。比如福建泉州的福建联合石化,就是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以50%、25%和25%的比例出资设立的。我国在让出一部分成品油销售市场的同时,也得到了稳定的油源。
  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我国于2003年启动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选定了第一批包括镇海、舟山、大连和黄岛在内的储备基地,首期可储存原油1200万吨。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已顺利完成。6月1日,第二期国家原油储备计划已获国务院批准,规划储备量为2680万立方米,并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未来安全战略“开源”与“节流”并重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国际油价波动走高的情况下,要保障未来我国的石油安全,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
  在“开源”方面,首先要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后备储量和产量,努力提高自给率,是保障我国石油乃至经济安全的基本方针。而在东部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综合递减率上升、稳产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西部和海上油气田应成为我国今后油气开发的重点。
  “开源”的第二个方面是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我国多元化的海外石油供应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已在30多个国家从事油气业务,逐步形成了以非洲、俄罗斯中亚、南美、亚太和中东为主的五大油气生产区,业务领域也从陆上常规石油开采向油砂、深海和液化天然气等有潜力的领域拓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海外作业产量将超过1亿吨,份额油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油气总产量的25%以上。
  在“走出去”之外,“引进来”战略也正日益发挥着对我国石油供应的保障功能。近几年,一些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积极参与我国多个炼化项目建设,而我国在让出市场的同时,也获得了稳定的资源供应。预计2010年后,我国外资合作项目原油年加工能力将超过5000万吨。
  可以说,通过多方努力,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为我国获得更多海外石油资源供应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在争取石油资源话语权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另一方面,我国还应加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观察和预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此外,我国还应适时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努力谋求在国际油价定价权方面有所突破。
  在“节流”方面,实现“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能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消费模式,不仅是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缺口的有效方式,也是保障我国石油乃至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2008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我国石油产量可以保持在2亿吨的水平,如果届时天然气产量能达到2500亿立方米,就会形成油、气产量“各占半边天”的格局。
  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节油潜力也非常巨大。目前我国机动车耗油量占石油燃料消耗量的比重已达60%。发展和普及汽车节油技术、降低油耗,同时摒弃追求大排量汽车的消费心理,是未来交通节能的主要任务。如果我国汽车油耗能赶上欧洲的平均水平,则每年可节约成品油2000万吨。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未来10年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应以大幅提高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比例为主,使清洁高效能源满足我国大部分的能源增量。大力发展先进柴油车、新能源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