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分析师 |
昵称:股市密码 |
发帖数:4589 |
回帖数:427 |
可用积分数:181802 |
注册日期:2008-06-29 |
最后登陆:2010-11-09 |
|
主题:中海发展70.06亿元购上海地块标签:地王 国企 中海发展 房企 楼市
70.06亿元!由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保持了不到3个月的今年最贵土地纪录昨天在上海被刷新。昨天下午,中海发展(600026)(上海)有限公司以这一高价获得普陀长风居住用地,成为今年新的“中国地王”。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地王”频出,具有国资背景的房企无疑成为重要推手。而在土地等资源向实力企业聚拢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整合可能无法避免。
国资背景房企屡屡出手
昨天下午,中海、仁恒、绿城、保利以及由苏宁地产牵头组成的联合投标组5方入围长风地块的现场竞拍。此前,领取该地块申请书的企业达到69家,申请竞买的企业达15家,不过最终唯有能接受在60亿元这一高“门槛”上竞价的企业留下来进行“强者的较量”。
“上海商品住宅用地的新增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显然大家都对这幅地很感兴趣。但要知道,该地块中的一部分去年曾被拿出来出让过,结果是流标,没想到今年楼市一回暖,地价能被飙到这么高,这一年里真是冰火两重天。”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感叹。
戴德梁行的分析师更指出,今年土地市场的情形与前两年不同,“当时,拿地的企业中有不少是中小型开发商、甚至是非房地产企业,而此轮土地热潮虽然高过往年,但拿地活跃的却都是国企。”
的确,国资背景的房企今年更能在土地市场内争得“肥肉”。比如,刚在上月底以35亿元的价格包揽上海嘉定南翔5块住宅地块的红筹国企华润置地昨天再次出手,以14亿元拿下上海松江泗泾一幅居住用地;上周诞生的上海今年“单价地王”徐虹北路8号住宅地块,折合楼板价2.32万元/平方米,由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城建集团获得。
国企为何有“底气”
有评论指出,国企屡次出手拿下“地王”狂飙,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行业中颇有“时代特征”的现象。问题是,国企为何如此有“底气”?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是非均衡的,实力强大的房企获得融资的机会更多、规模也更大,而这又决定了房企所能获得的土地资源的多少与优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正在形成。”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回建强指出。
确实,资金向来是“嫌贫爱富”的。如银行在政策趋紧的下半年依然对大房企敞开供应资金,8月以来,万科获得建行500亿元、金地获得工行300亿元信贷额度等均是佐证;上市公司更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在H股上市的中海发展就在上半年实现了配股集资,而且作为中国建筑打包上市的资产之一,中海事实上已借中建曲线回A股。中海发展董事局主席孔庆平曾表示,今年将动用50亿元资金来新增土地储备。
“没办法,中小房企在这方面一直是受歧视的,这也使得我们在市场转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稳扎稳打,不敢贸然扩张。再说,即使拼也拼不过的,只能看着很多资源被国企垄断。”一位“偏安一隅”的小城市开发商对记者直言。
市场期望良性整合
在业内看来,今年土地市场上国企的“威风”有目共睹,至于抢地潮后的行业发展,市场集中度势必越来越高,整合趋势难以避免。
不过,业内也期望这种整合是良性的,要避免地价、房价畸形发展。“今年房价上涨推动地价上涨,而反过来地价上涨又支撑着未来的房价上涨,希望国企的积极不要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有评论人士指出。
“地价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房价造成一定影响,但不能最终决定房价高低,因为房价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当然,对后市盲目乐观、冲动型高价购地的行为并不可取。”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经理龚敏表示。
以中海发展此次的高价拿地为例,市场人士在认可其所获地块土地价值的同时,也对市场风险有所担忧。“目前长风板块一手住宅基本没有,而周边板块在售楼盘的价格大部分在2.2万-2.6万元/平方米,中海发展这次购得的楼板价高达2.24万元/平方米,无疑有一定的市场风险。”龚敏坦言。
“这个价格真是挺高的,要达到保本的话,将来房子大概要卖到4万元/平方米。”方方地产咨询机构咨询部经理赵豫川认为。 (上海证券报 李和裕)
地王潮汹涌地方政府出手调控
楼市现象
开发商热情购房者观望
9月8日下午3点40分,南京和保利同时成为国内楼市的新焦点。“中央军”领头开发商保利地产通过150轮举牌,15.92亿元拿下河西金沙江地块(NO.2009G34),溢价幅度高达87.29%,楼面价高达7553元/平方米。
保利进入南京的这场“揭幕战”,给南京房价留下了又一波飘飘然的遐想。据了解,这幅金沙江地块的周边目前有中北品尚与和府奥园两家楼盘,且均未开盘销售。其中,中北品尚计划“金九银十”间推出,原预测价格在1万元/平方米上下。而目前已有最新消息称,相关楼盘都有提价的动向。
与此相呼应的是,就在前天,上海长风地块的报价已经显示全国新“地王”就在眼前。
相较开发商的热情,楼盘销售的上升势头已现疲态。数据显示,8月南京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跌幅为11.6%。刚过去的9月第一周并未扭转这种“量跌”的态势。
“需求市场的确已产生了观望,这次观望在投资需求、改善需求、刚性需求各需求层次中均有存在,而非率先在某类需求中集中出现。”网尚研究机构市场研究部经理张景华表示。
地方政府也开始坐不住了
7月起,央行、银监会、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等六部委相继发布稳定楼市的相关措施。
地王涌现、房价高企也让地方政府有点坐不住了。南京市房产局发出通知,决定在9月8日至9月18日,对全市商品房销售现场、销售行为进行专项检查。严查未领证先开盘、囤积房源、捂盘惜售、炒卖房号、哄抬价格”等违规行为。同样是9月初,江苏省宣布将出台“房价备案”制度,要求开发商在开盘时或者在销售过程中需要提高价格,都要提前15天备案,其中,宿迁和昆山已走在了前头。
此外,重庆、北京等地方政府相关领导也相继公开表态:须稳定房价,给楼市降温。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