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基金公司推创业板基金 发行配基权
|
2009-09-14 22:52:47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5 |
|
主题:基金公司推创业板基金 发行配基权
创业板推出在即,有基金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发行创新封闭式的创业板基金,与发行普通基金不同的是,该公司推出的这只创业板基金将发行相应比例的配基权。
据相关人士介绍,该基金公司打算推出的这只基金不仅仅投资创业板公司,同时对中小板公司也有相应的投资比例。不同的是,由于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具有高成长性,所以为了使持有人较长时间持有这只创业板基金,该基金公司将发行配基权,即持有人在持有这类创业板基金达到一定的时间后,持有人就有一个以一定价格认购该基金的新权利。
据了解,“发行配基权”主要解决了封闭式基金二次发售的难题。在发达国家的基金市场上,在基金首发后,最常见的扩募手段就是发行优先认购基金权,称为配基权。由于美国封闭式基金通常是公司型的,其发行的配基权就类似于普通股的配股权,即持有人以低于基金市价来认购新基金份额的权利。
海通证券认为,配基权等各种特有权利是封闭式基金没有出现大幅折价的有力保证。美国的封闭式基金在IPO以后常用的扩募手段是发行优先认购基金权,虽然配基权利行权会导致净值摊薄,但是如果长期看好市场,配基权为投资者提供了扩大投资的可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能在一级市场上申购的弊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09-09-14 22:52:56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21 |
回帖数:21875 |
可用积分数:9988005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25 |
|
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办公室有关负责人13日表示,已定于9月17日(本周四)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当日将有7家公司上会接受审核。该负责人表示,根据企业反馈意见的回复进度,后续几天可能将持续安排发审会。对于上会公司家数,该负责人表示,这还要根据企业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才能最后确定;而过会公司能否在“十一”前拿到发行批文,目前也没有类似硬性的说法。
根据13日晚间证监会网站的公示,首批上会的7家公司分别是: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税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负责人表示,后续之所以可能会形成“集中发审”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行政许可程序的要求。目前在审的企业都是在7月26日首日报送材料、7月31日被受理,在反馈意见和初审环节就非常集中,客观上就可能会导致后续发审会的集中召开。二是创业板“板块”形成的需要。“有相对较多的企业挂牌交易才能称之为板块,因此首批审核较多的企业可以为创业板板块的迅速形成做好准备。这样一方面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初期由于供不应求导致的爆炒局面。”
至于为何会选择上述7家公司首批上会,该负责人表示,这完全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准备情况而定,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在内。“实事求是地看,目前只有这7家公司的材料比较成熟,而如果要刻意安排的话,第一批完全可以上8家、10家。”她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从上周五到周六,证监会连续召开初审会,10余家公司进入初审程序。会后,有些企业问题基本落实,也有些企业在一些小问题比如披露中的事项还没有完善,因此连夜修改材料。她说:“这些问题基本上很快就能得到落实,全部准备完成后,才能安排他们上会,这7家都是材料落实情况比较到位的公司。”她表示,根据企业落实并修改意见的情况,周二、周三也有可能再持续预披露一批公司,这就意味着发审会在17日之后会持续召开数次。至于上会公司的家数,虽然监管部门每天都在统计企业问题的落实情况,但下一步有多少家仍无法确定。
该负责人指出,首批7家集中上会的情况,和首日集中申报的情况密切相关,此后后续申报的企业并不集中。因此,在这批集中申报的企业审核完以后,今后将会按照“成熟一家、上会一家”的原则进行。她预计今后不会再出现像7月26日那样的集中申报潮。
按照企业申请发行上市程序,正常情况下,一旦企业通过发审会的审核,在落实发审委的相关审核意见之后,就可以进入发行程序。因此,如果发审会通过率较高,“集中发审”后下一步自然就会形成“集中发行”的局面。但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每家企业的平均发行量和平均融资额规模都不大,融资额平均不到2.5亿,发10家才不到25个亿,即使发100家也不到250亿,因此即便集中发行,预计也不会对市场造成不当影响。”
针对市场所关心的发行方式等问题,该负责人指出,在发行环节上,创业板发行方式和改革后的主板发行方式一致,在询价过程中是否进行窗口指导也将和发行部的主板做法保持一致。“如果发行部没有窗口指导,我们就没有。”
谈及首批挂牌公司的家数,该负责人表示,这要视前端有多少企业能通过发审会、以及企业会后事项的准备工作而定;能否很快进入发行程序,也要看会后事项的落实情况。“这些工作目前都有不确定性,和企业自身情况密切相关,也和证监会的准备情况有关。”她说。
据悉,企业过会后还要继续落实发审委员提出的意见,证监会也要核验企业是否真正落实这些意见,之后还要组织封卷和材料的修改,此外还有下一步和持续监管部门的沟通,提供持续监管意见函等。“企业的准备和证监会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就可以发行,时间则还是按照姚刚副主席提出的既定目标在准备。”她表示。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