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一重工首度澄清高管涉嫌利益输送质疑
2009-11-04 12:06:0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注册了
发帖数:4791
回帖数:607
可用积分数:102678
注册日期:2008-08-20
最后登陆:2010-11-12
主题:三一重工首度澄清高管涉嫌利益输送质疑

  近日来,媒体质疑 三一重工 此次定向增发购买挖掘机资产涉嫌利益输送,对此2日晚间三一重工就媒体质疑作出了一一澄清。

  9月15日,三一重工公告表示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了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宜。公司以16.80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11786万股,收购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重机挖掘机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7月三一重机挖掘机资产被三一重工用1782.42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三一集团。当年出售的理由是:“挖掘机业务属于新业务,盈利能力较低、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维持三一重工较高的毛利率,为了维护股东的权益,决定出售挖掘机资产。”

  当年“贱卖”三一重机是由于产品有缺陷

  对此有媒体认为,上市公司高价买、低价卖给高管控股的关联公司,涉嫌严重利益输送。对此质疑,三一重工发布公告表示,当时贱卖是因为2003年20吨位以上国产品牌挖掘机因技术、质量不过关,几乎全军覆没,外资品牌挖掘机尤其是中、大挖全面垄断国内市场,挖掘机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痛。三一挖掘机定位于中大吨位和中高端市场,面临高度的行业垄断风险。

  同时,三一重工还认为2001年、2002 年三一挖掘机仅销售5台和7台,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一批批产品因质量问题被退回,三一面临销售一台退回一台的严峻局面,客户对三一挖掘机丧失信心。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在技术水平、制造能力、产业链建设、营销服务体系、财务状况等各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发展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三一重机之所以在当初被剥离出三一重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2003年三一重工规模还不大,净资产仅17亿元,市值不到50亿元(限售流通),挖掘机产业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三一重工刚刚挂牌上市,无力承担较大风险,若大规模投资不确定性的产品和市场,将加大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而且三一在前期开发的立体停车库、光电子、客车项目等都是不成功的案例。”三一重工公告称。

  现在注入是良好时机

  在剥离的5年期间,三一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资源,在昆山建设了1100 亩产业园,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技术专家,将原有的挖掘机技术、工艺方案全部推翻,重新设计新的方案,挖机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重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经销商体系、配件服务体系,拉通了多条先进生产线,完善了供应链配套体系。2008年挖掘机技术基本成熟,发展前景明朗化,并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于是,时隔5年三一重工又将当年“弃儿”三一重机重新揽入怀抱。

  增发价还有溢价 不存在利益输送

  资料显示,此次注入的资产三一重机共有10名股东,他们是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博客)、易小刚、毛中吾、袁金华、周福贵、郭良保、翟纯、王海燕。这10名自然人拥有三一重机100%股权。而参与定向增发的这10名自然人中,除王海燕外,其余9人均为三一集团或三一重工的高管。此次定向增发的价格为16.8元/股,而今日三一重工报收于37.03元,按照上述10人所持股份计算,他们身家均超过亿元。

  于是媒体质疑三一重机作为优质资产增发价和现在股价差距太大,高管涉嫌侵吞上市公司资产。对此,三一重工表示,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08年10月10日,前20个交易日三一重工股票交易均价为14.72 元/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其最低价一度跌至10.80 元/股,但实际控制人为了表达对三一重工未来发展的信心,决定认购价格在均价14.72 元/股基础上上浮14.1%,即16.80 元/股。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以16.80 元/股溢价向实际控制人增发,有提振市场信心,消除中小投资者之悲观情绪,保护投资者利益之初衷。

  同时三一重工还认为,此次收购的挖掘机资产2009年市盈率仅为5.2倍。2010年动态市盈率为4.4倍,故收购价格定价合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