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石油人海外创业的故事
2009-11-16 07:58:0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中国石油人海外创业的故事



  编者按:中国石油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短短十几年海外业务形成上下游产炼销综合一体化格局,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打下坚实基础。辉煌业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集团公司党组的科学决策,离不开中国石油海外员工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大庆精神在海外的传承与弘扬。

  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群体。今天,中国石油报推出中国石油人海外创业及海外业务发展成果的相关报道,讴歌志在海外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英模人物,他们是中国石油海外员工的杰出代表。同时,我们清晰地看到,哪里有石油人,哪里就有大庆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涵的大庆精神,过去是老一辈石油人战天斗地、创造人间奇迹的强大动力,现在更是新一代石油人在异域他乡攻坚克难、书写国际传奇的重要法宝。

  让大庆精神扎根天涯海角,让大庆精神发扬光大。

  他们,是中国石油一群特殊的海外创业者。他们的感人故事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创业豪情和钢铁意志,是“为国家舍小家”的大爱情怀,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坚定信念,是“干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的壮美追求。

  一个个闪着光辉的名字进入我们的视线:“大写的石油管道人”张立福、“中国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海外“小铁人”王贵海、“中国石油好榜样”徐志强、“中国石油光荣团队”大庆1205钻井队……

  他们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路标,指引和激励着更多的中国石油人踏着铁人脚步走向世界,创造传奇。

  路标一:大写的石油管道人张立福

  张立福,第一批参与苏丹输油管线建设的石油人。他以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为当好苏丹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前锋,张立福身先士卒,在征地、清关和物资运输等艰难任务面前,承受烈日黄沙,冒着感染“马来热”的危险,拿下一个个“拦路虎”。

  苏丹输油管道途经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山区丘陵,种种不利条件成为制约钢管运输的瓶颈。“运输商做不到,我们必须设法做到。”作为副总调度长的张立福,忘了自己有病的身体,以钢铁般的意志多次进入沙漠和热带雨林选择路线,紧盯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运输速度,确保管道建设速度。

  1998年11月4日,年仅51岁的张立福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苏丹迪灵地区管线勘察的路上,再也没有起来。

  当滚滚原油经由苏丹输油管道欢畅地流向苏丹港,历史不会忘记,“为了使中国管道走向世界,豁出命也要干”的张立福,用生命兑现了一个中国石油人对祖国、对事业的庄严承诺。

  如今,一座“石油管道建设纪念碑”耸立在当年的戈壁滩上。这异域丰碑,是以张立福为代表的中国石油海外创业先驱者,用汗水和热血甚至生命浇筑的。

  路标二:中国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

  苏永地,有中国“石油神探”的美誉。在他身上展现了海外石油开拓者“敬业、奉献、创新、忠诚”的精神和风采。

  苏永地1997年进入中国石油海外非洲项目,他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带领课题组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三维地震解释工作,编制出5层构造图。他提出的9口预探井,成功率达到100%。苏永地首战告捷,树立了中国石油人在联合公司的威望。

  苏永地不分昼夜地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地震资料中,仅两个月就拿出联合公司第一张区域构造图,把原油可采储量提高2.5倍。联合公司由此为苏永地特设“主任地球物理师”岗位。

  苏永地总是毫不保留地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知识,对于同事同行提出的问题有求必应。他还带出许多优秀的非洲徒弟。

  作为中国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成功总结出非洲项目油气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并指导勘探部署,为建成产能千万吨的大油田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永地曾动情地对项目部的同事说:“我从事石油地质勘探,赶上了中国石油拓展海外市场的战略机遇期,多找石油储量就是报效祖国。”

  路标三:海外“小铁人”王贵海

  王贵海,来自铁人的故乡,工作起来有王进喜的作风,同事们亲切称他为海外“小铁人”。

  1999年4月20日,刚过而立之年的王贵海,从大庆油田选调到苏丹参加1/2/4区项目投产工作。在被外方合作伙伴认为不可能在两个月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王贵海克服重重困难与同伴漂亮地打赢了海外战场的第一仗,向国际同行展示了中国石油人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铁人作风。

  在海外,王贵海坚定的一个信念是,我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从外方油田生产总监抱怨他不懂指令,到竖起大拇指说王先生了不起,其间的转变仅仅3个月。这3个月,是王贵海不服输,与自己较劲的3个月。他每天往返于30多个井场了解熟悉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闷热的铁皮房里恶补英语。他说,吃点儿苦是好事,是人生的财富,可以锻炼体魄,磨砺意志。

  从采油队队长、中心处理站监督,到1/2/4区项目采油厂厂长,王贵海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但每个岗位都留下他坚实的足迹,都留下他身先士卒的身影。

  王贵海先后参与组织托马索斯、埃尔纳、埃尔托、班布等油田的投产工作。埃尔托油田投产当天,他主动要求72小时值班,保证管网温度场不出任何差错才去休息。

  在联合作业公司,王贵海是出了名的国际“调解员”。同事评价他:骨子里透着一股为国争光、为油奉献的“铁人气”。

  王贵海说:“大家都在努力,都在付出,我的经历没有什么特别。干不好对不起家人,更对不起这份事业。”

  路标四:“中国石油好榜样”徐志强

  徐志强把自己看做是中国石油海外事业的一个承前启后者,踏着前辈开创的足迹坚定前行,义无反顾。

  “不找到大油田,我就不回来!” 1999年,徐志强出征海外,军令状般无悔的誓言,伴随他开始海外勘探生涯。10年间,在苏丹1/2/4区、苏丹3/7区、哈萨克斯坦PK项目,他成为海外重大油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为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创造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受到当地地质勘探界的高度评价。

  在海外工作现场,徐志强作为中方代表,独自一人完成现场协调政府、保安以及物探、钻井、录井等施工作业队伍等繁杂和高强度的工作。为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他常自己驾车,行驶700多公里的无路地段前往施工现场……

  作为团队的领导,徐志强真诚地说,我要做的是人家可以把儿子放心托付的那个人。他对员工悉心培养、真心关怀,不仅让中方员工深受感动,也赢得许多外籍员工的尊重。一名外籍员工由衷地说,从徐身上理解了现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

  在徐志强眼里,寻找地下油气资源是一项艰苦、具有开拓性的职业,必须具备奉献精神,海外油气勘探更是如此。在这种奉献精神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石油人的忠诚、责任和使命。

  路标五:“中国石油光荣团队”大庆1205钻井队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担任过队长的钻井队,是大庆油田乃至中国石油工业的一面旗帜。王进喜生前有一个夙愿,那就是“把井打到国外去”。

  2006年,为将1205钻井队的品牌在海外叫响,第18任队长李新民以铁人搬山识字的精神,带领全体队员苦学英语,闯过语言关,一举中标苏丹钻井项目。

  1966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完成钻井进尺10万米,超过美国王牌钻井队创造的9万米的世界纪录。40年后,1205钻井队来苏丹后用6天时间完成设备清关和装运,用17天时间打出第一口优质井。苏丹港的装卸工惊呼:“你们创出苏丹港的中国速度!”

  1205钻井队95%的当地雇员没有从事过钻井工作。为尽快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1205钻井队每人承包一名当地雇员,对其进行传帮带。在队员的耐心辅导下,许多雇员成为井队的主力。

  2008年,1205钻井队连续施工10口水平井,口口全优,获得苏丹政府授予国内外钻井施工队伍的最高奖项“钻井杯”,此奖每年仅有一座。

  在海外,有无数个像张立福、苏永地、王贵海、徐志强、大庆1205钻井队这样的个人和集体,这些海外中国石油人在新时代、新的战场演绎和升华着永远闪光的铁人精神。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