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华泰股份:纸业大哥暴风雨中炼成 华泰集团最大、最先进的年产45万吨新闻纸生产线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讯(记者 梁隽妤)华泰大厦是广饶县大王镇惟一的一家四星级酒店,距华泰污水处理厂仅5分钟车程。华泰股份大胆地把自家酒店建在厂区附近,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显示它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成果与自信,为传统造纸业摘掉了“高污染”的帽子,以实际行动表明:造纸企业也可以成为绿色生态企业。
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生态企业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泰股份,
600308,SH)始建于1976年,集造纸、化工、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服务于一体,是全国500强企业,拥有全球产能最大、技术设备最精良的新闻纸生产线,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美、英、德、东盟等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造纸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华泰股份目前纸制品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其中新闻纸为12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高档新闻纸造纸基地之一,产品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占有率列全国同行业第一。
华泰股份早早就成为造纸业的环保标兵。从1987年开始,华泰股份就开始寻求解决造纸污染的方法。最近10年,华泰股份造纸产量扩大了2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2倍,总用水量却不足10年前的一半,吨纸综合能耗下降了60%,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企业发展,环保先行”,华泰股份将这一理念深入到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华泰股份污水处理厂,长满青苔的蓄水池清可见底,金鱼在“造纸废水”中嬉戏,这些金鱼就是用来测试 “造纸废水”净化程度的。华泰股份先后耗巨资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厌氧耗氧生物处理系统、三级化学处理系统、超效浅层气浮装置、同向流净水器、回收池回收塔、多圆盘过滤机、烟气除尘脱硫设备等多种节能环保处理工艺装备,环保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外排水达到鱼类存活标准,而且处理后的达标水全部用于园区绿化,灌溉芦苇和造纸速生林,真正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
扩张“成性”
危机之中大显身手
华泰股份1976年建厂以后,即抓住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进入了发展期。1984年,纸业市场疲软,市场一片惨淡,华泰股份认真分析市场后,大胆买进邻县两台闲置的纸机,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一下扩大了5倍,实现华泰股份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1989年,国家治理整顿,紧缩银根,造纸行业市场再次低迷,趁许多企业都在观望的时候,华泰股份投资650万元,增上新的纸机、锅炉和变电站,实现了公司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1993年,造纸行业竞争激烈,中低档纸市场趋于饱和,许多造纸厂破产,华泰股份投资5500万元,一口气增上了热电、2400板纸和1760万吨纸机三大项目,不到一年就顺利投产,企业发展登上新台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面对困难局面,华泰股份以战略性的眼光,投资近8000万元连续增上了文化纸涂布机、2640文化纸机、连蒸连漂等项目,再次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2000年9月,华泰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是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并且在中国造纸业上市公司综合排名中占据第一位。
对于华泰股份来说,资本运作贯穿了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华泰股份的化工产业就是始于母公司的资产注入,2007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向控股股东华泰股份发行 6800万A股,购买了其持有的4家化工公司100%的股权,实现了纸业相关资产的整体上市。
与此同时,上报国家发改委的林纸一体化项目获核准:45万吨高档铜版纸工程开标,参与投标的都是国际顶尖机械巨头,质量与服务均为一流,双方按照市场合适的价格将实现双赢。
逆势“抄底”
趁危“打劫”资本市场
2008年是中国造纸业的拐点年,这一年,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许多造纸企业受到重创,步入困境,有的企业甚至关停整顿。金融危机使外向型、资源消耗型、高能耗型、资金密集型的中国造纸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市场从供不应求突然转入买方市场,在这种掉头式的急剧转变中,造纸业经历了一次洗礼,也是一次成长。对于深谙资本运作的华泰股份来说,危机就是机遇,华泰股份逆势“抄底”,悄无声息地展开了一系列收购动作。
2009年5月,华泰股份以总价1元人民币受让安庆投资公司持有的安徽华泰林浆纸有限公司15%的股权,股权调整后,公司持有安徽华泰85%的股权。而安徽华泰林浆纸有限公司拟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一条年产15万吨高档文化纸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9824万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需要2年,建成后年销售收入98073万元、利润8274万元。
2009年8月,华泰股份公开增发不超过10000万股A股股票获证监会批复,发行价格为12.66元/股。高手的运作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华泰股份刚刚募资12.66亿元投资林纸一体化项目后,马上再出大手笔,拟以偿还9.25亿元债务的方式收购新加坡诺斯克泛亚私人有限公司持有的诺斯克(河北)纸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用9.25亿元“购买”一家净资产5.21亿元、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仅7502万元的企业,华泰股份这笔买卖似乎做得并不划算。其实,只要细致地研究本次收购就不难发现“华泰股份此次收购河北诺斯克的全部股权实际支付现金1元人民币,9.25亿元是通过应收往来方式替河北诺斯克归还银行贷款及关联方债务”,也就是说华泰股份仅用1元钱购买了河北诺斯克5.21元净资产。本次收购完成后,华泰股份可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新闻纸的霸主地位。
之后一个月内,华泰股份再次出资3.58亿元收购中冶旗下、原黑龙股份的一条高档新闻纸生产线。该生产线引进世界一流的造纸装备和技术,经改造后年产能将达到40万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收购至少可为广东华泰项目节省10亿元的投资成本。
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华泰股份加大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自2009年年初以来开始积极考察国内市场,搜集国外下马的高端造纸生产线信息。据透露,公司已经从匈牙利以485万欧元的超低价收购了一条年产能20万吨的高档文化纸生产线,与采购新纸机相比,节省投资成本近9亿元。经过这一战略调整,企业运营成本将降低,同时,盈利能力会提高,而低价收购的高端造纸生产线也缩短了投资回收期。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