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救与不救希腊债务危机的两难命题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13日否认一些媒体关于欧元区国家初步同意向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提供巨额援助的报道,但表示“技术工作”仍在继续。
最近,希腊政府迫于压力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遭到国内民众激烈反对。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罢工致使学校医院关闭、政府机构停止办公、航班取消、交通瘫痪……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救与不救,成为摆在欧元区各国首脑面前的难题。
历史似乎总在不断重演。救与不救的两难命题,贯穿了不少西方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从金融业“老字号”如美国的贝尔斯登、雷曼,到汽车业巨擘如克莱斯勒和通用,再到冰岛这样的主权国家和迪拜这样的重量级城市,救,还是不救?让决策者们备受煎熬。
在“救与不救”的诸多案例中,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是“唯一一个不被救助”的对象,而正是这个“例外的样本”引发了华尔街金融风暴,进而演化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事到如今,“拯救雷曼,金融危机或许不会爆发”的假设已无从验证,但世人都看到了不救助所引发的后果。分析人士认为,雷曼的命运客观上强化了决策者们对于危机发生后应当“有所作为”的认识。
回顾这些案例,人们或许会发现,危机各有各的原因,决策者各有各的烦恼,但面对的两难命题却殊为相似。救,被救助者可能继续疯狂逐利、有恃无恐,因而增加道德风险;不救,又可能像雷曼兄弟倒掉一样引起大范围负面连锁反应。
对欧元区国家来说,加入欧元区可享受一体化红利,同时也要受其有关财政健康指标的制约,如合理的财政赤字和负债率等。如果救助希腊,可能产生“破窗效应”,纵容其他有债务问题的成员国放松对预算平衡的要求;如果不救,危机则可能扩散到其他欧元区国家,如果希腊难以脱困,欧元区的完整性和欧元的信誉将面临挑战。
救与不救,左右为难。然而,过去两年危机应对的事实表明,危机面前,很少有决策者敢于尝试“无为而治”并为此承担后果,因此,在各方关于救与不救的几番讨价还价后,救助往往会占上风。随着有关欧盟或欧元区即将出台救助希腊方案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围绕希腊债务危机,欧盟究竟如何出手值得期待。
但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不管是杠杆率畸高的金融机构,产品战略落后的汽车企业,还是债台高筑的城市或国家,被救助者之所以深陷困境,多数皆因自身欠缺自律和竞争力所致。危机如病毒,救助如药物,虽能暂时缓解症状,抵御病毒的长远之计还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人如此,企业如此,城市和国家亦如此。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