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建筑普遍短寿的背后
2010-04-07 08:10:4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分析师
昵称:haorenla
发帖数:5383
回帖数:548
可用积分数:100060
注册日期:2008-07-04
最后登陆:2010-11-18
主题:中国建筑普遍短寿的背后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据4月6日《中国日报》)

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不仅是因为如此短寿的建筑生产了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而且建筑普遍短寿的原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建筑普遍短寿是如何造成的呢?

首先,规划不合理是罪魁祸首。大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小到社区的管道铺设,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今天建(铺)了明天拆(挖),明天拆(挖)了后来再建(铺)。如此一来,建筑垃圾能不堆积如山吗?规划不合理是因为城市规划在制订过程中缺乏长远性和预见性,执行的随意性太强,使得规划本身成了“规而不划”。

其次,城市化大跃进功不可没。在城市盲目扩张和“卖地财政”的双重作用下,大片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集体土地和“城中村”被征用,于是大量农舍被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地方,还时兴一个独特而又高回报无风险的生财之路,那就是“种房子”。所谓“种房子”,即房子的用途不在于居住,而在于种了就拆,以换取巨额补偿。媒体不久前曾报道,如果房价维持在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的话,仅深圳一个村的旧村改造就创造了20多个亿万富翁。其实,这哪是什么亿万富翁,分明是制造建筑垃圾的“富翁”,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富翁”在全国各地又不知有多少个。


再次,拆的不是房子,是GDP。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拆迁,是因为能够从中创造政绩,也就是被地方政府津津乐道的GDP。拆迁创造的GDP还有乘数效应,即拆一座房子所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这座房子本身,因为拆房子的时候创造了GDP,建房子的时候再一次为GDP做了贡献,再加上建房子所产生的附加产品,从而使城市间的GDP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拆房子竞赛。

而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楼歪歪”、“楼跪跪”、“楼倒倒”、“桥塌塌”等的争相出现正是建筑物质量堪忧的最好表现。建筑物质量不过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建筑短寿。其实,并不是我们建不出合格的建筑来,而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职业道德正在丧失。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