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国建筑没有经典只有瞬间
2010-04-11 11:48:34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新手来了
发帖数:10307
回帖数:1341
可用积分数:180790
注册日期:2008-03-12
最后登陆:2010-11-14
主题:中国建筑没有经典只有瞬间

 南京六合区主城区泰山路联排别墅,近日被列入了危旧房改造项目地块,等完成拆迁后即将挂牌重新推向市场。72户居民认为他们当初在这里买地盖房子是经过规划部门同意的,现在才使用了13年的别墅,不破不漏,竟被列入了危旧房,实在让他们无法理解。(4月10日《扬子晚报》) 

  “扬州两个新建住宅区被市政府私自再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新闻犹言在耳,南京又要整体拆除联排别墅。扬州两个小区幸得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才使得市政府“要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而终止了一场生态性灾难。

  请读者注意,笔者这里称“终止了一场生态性灾难”。为什么说拆旧盖新是“生态性灾难”呢?我们来回顾前几天“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的报道: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这个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这里仇副部长“只能持续25-30年”的观点,其实就是在指责一些城市盲目的拆建。

  确实,中国建筑的短命,大多数并非质量问题使然而是缘于规划的短视: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2007年1月6日被爆破拆除,尽管其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但实际使用不过13年;使用仅20年的四星级青岛大酒店在3秒钟爆破后变成了一堆废墟,而重庆的隆盛大厦从交房到被拆仅有6个月时间……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这个GDP至上的时代,官员的政绩与之紧密相连。盖一座楼,拆一座楼,再盖一座楼,盖与拆都是GDP。曾有论者一针见血:“30年的建筑寿命对政绩来说,已经够长了!”——在欢呼GDP飞速升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看到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呢?

  “住满70年不会有问题”的联排别墅,才入住不到14年,怎么就成了“危旧房”了呢?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是罪魁祸首。无论是“西湖第一高楼”,无论是四星级青岛大酒店,也无论是重庆隆盛大厦,都没有做到物尽其材、物尽其用。13年、20年、6个月,这些尚未“而立”的建筑死于非命,都不是缘于战争而是因为规划的变更。

  朝令夕改,还有什么建筑不是“危旧房”?大拆大建,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使大量财政打了水漂;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信用。相比中国的“三十而夭”的建筑短命,发达国家建筑的寿命就要长得多。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犹言未尽。《燕赵都市报》今日(10日)一则报道躲都躲不开:一个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7层建筑,一个屹立在邯郸城区黄金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复兴大厦”,仅用3天时间就被全部拆除,20多年的历史自此成追忆……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