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遏制M2增速 债市的套利利差触高
2010-11-12 08:15:42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昵称:明天涨停
发帖数:20129
回帖数:1193
可用积分数:98351
注册日期:2008-03-23
最后登陆:2010-12-27
主题:遏制M2增速 债市的套利利差触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数量回收过多流动性,遏制M2增速。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回收过多的流动性。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全球流动性四处泛滥,中国也难逃热钱的视野。而面对热钱的涌入,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最直接的对冲工具。二是遏制M2增速。通过回收流动性,防止当前业已高增速的M2再度反弹,对物价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

  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存款准备金率是低频操作的政策工具,这一特点使其无法将流动性收干净。自10月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当前7天回购利率反而比上调之时下行30bp左右。而即使是在存款准备金率几乎每月上调一次的07年,剔除新股发行的影响之后,回购利率依旧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也验证了该点原因。其次,如果央行在利用“二元利率”挑战“三元悖论”(中国具有独有的利率体系,使得央行可以一手提高基准利率,一手压制市场利率的上行,实现二元利率的自由度),那么市场利率的上行并不具备基础。挑战“三元悖论”的关键一点就在于压制市场利率的上行,防止内外利差扩大吸引外部流动性。

   债市的套利利差已接近5年以来的高点。

  11月10号10年国债收益率与7天回购利率的利差高达230bp左右,这一水平除了04年之外,基本是5年以来的高点。但我们认为,04年最高达350bp的利差水平并不具备借鉴意义。因为04年与当前最大的区别在于央票利率的水平上。04年央行主要使用央票发行来回收流动性,而由于央票投标具有可协商性,从而导致1年央票利率在银行的投标中不断走高(从04年初上升近90bp至年底的3.6%左右),并推升整条收益率曲线,扩大了10国债和回购利率之间的利差。显然现在央行吸取了04年的教训,更多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强制回收流动性,央票利率也就不会提升那么多。这是当前挑战“三元悖论”的央行所愿意看到和做到的。

  债市收益率已基本反应再次加息的预期,收益率上升或步入中后期。

  当前3年央票利率已到3.3%,按照与1年央票利率60bp左右的历史利差计算,所隐含的1年央票利率为2.7%左右,与1年定存利率基本相差一次加息的水平。从中可以看出,3年央票利率基本隐含了一次加息的预期。相应地,以3年央票利率作为基准加点,中长期债券的收益率(3年以上)也就基本反映了一次加息的预期。综合来看,虽然CPI持续走高导致未来两个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提升,但考虑到当前债市收益率所隐含的一次加息预期,以及央行将对信贷进行的行政控制和处于低位的回购利率,特别是10国债收益率与7天回购利率的套利利差已接近5年高点,我们认为债市已释放了较多的风险,收益率上升或接近中后期。

  权益市场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能变小。

  央行着手使用数量手段回收流动性,遏制M2增速。同时基于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警惕,以及对美元长期低利率的认识,央行正着手控制信贷的扩张,来抑制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压力。在信贷受到控制情况下,权益市场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能变小。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名词解释:

  M2——广义货币

  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