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年内新低 资金面或逆转收紧
|
2010-11-23 08:55:54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主题: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年内新低 资金面或逆转收紧
存款准备金率自11月19日再度上调后,市场资金面明显趋于紧张。央行将于周二(11月23日)在公开市场发行20亿元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年内新低。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准备金缴款与商业银行月末贷存比监管几乎同时发生,对短期内流动性造成较大影响;未来央行很可能进一步出台一系列新的调控政策,届时资金面宽裕局面或将发生逆转,对债市走势会形成较大的冲击。
1年期央票地量发行
央行月内两度上调存准率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随即减码。根据公告,央行将于周二在公开市场发行20亿元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年内新低。市场人士认为,11月份剩余两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不大,央行净投放力度有限,又逢月末银行时点考核,预计回购利率仍将上行。
“央行净回笼资金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公开市场操作各个品种的利率后续仍有上行的空间。”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资金面由前期的充裕逐步转向紧张。继上周单周升幅分别接近30个和40个基点后,本周一货币市场利率隔夜品种和7天品种利率进一步上升。
数据显示,周一银行间市场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1.9643%,较上日的1.8237%上涨逾14个基点,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2.1621%,较上日的2.0925%上涨近7个基点。拆借市场上,隔夜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报1.9605%,较前交易日的1.8206%上涨近14个基点,7天期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报2.1477%,较前交易日的2.1135%涨3个基点。
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提高,造成银行间资金面的阶段性紧张,流动性预期趋于悲观。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紧缩效应会逐渐显现,此前相对宽松的资金面正在发生逆转。”一债市交易员称。
中信证券(600030)分析师认为,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导致商业银行在实施新的准备金率的同时还将面临月末的贷存比考核,所以对于资金较为强烈的需求可能会一直持续至月末,货币市场短端品种利率短期内还将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
东方证券分析师则表示,在跨月效应带动下,货币市场利率将继续抬高,货币市场利率或突破6月份所创下的高点。
“12月中旬大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到期,届时央行可能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金公司认为,未来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系统性地抬高回购利率的中枢水平。
但资金面紧张局势可能不会延续太久。“进入12月份后,财政存款的大量释放,又将对市场资金面提供支撑。”
流动性预期骤然变化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市场对资金面及后续政策收紧的预期升温,周一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全线上涨。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流动性预期发生骤然变化,流动性较好的短期品种抛压偏大,其收益率上行幅度超过10个基点,明显高于长端涨幅,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扁平化。
“现券收益率还是在涨,3年期央票涨了10个基点左右,10年期国债涨了5-6个基点;短端涨得更多,有超过10个基点甚至接近20个基点。”
“资金面发生变化,债市还将面临进一步的调整,特别是短期品种风险相对偏大,近期承受明显压力,利率曲线开始平坦化。”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表示,回购利率有望继续走高,对短端利率形成推动。
“市场对于债券的需求,将随着资金面逐步转向紧张而逐渐减弱。”一固定收益分析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债券市场资金面从中期来看并不乐观,市场会做出负面反应,收益率很可能回升至前期高点。
分析师并预计,受月末因素以及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影响,预计本周债市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将大于长端,收益率曲线将继续平坦化。
此外,另有分析师指出,虽然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有助于缓解公开市场和基准利率上调压力,但接连超预期的通胀形势使得春节前加息更有可能会随时发生,因此目前债市系统性风险可能远未结束。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10-11-23 08:56:01 |
|
|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stock2008 |
发帖数:26742 |
回帖数:4299 |
可用积分数:25784618 |
注册日期:2008-04-13 |
最后登陆:2020-05-10 |
|
今年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77亿元。至此,离今年7.5万亿的目标仅仅差6000亿元左右。“目前有的银行信贷额度已经到边缘了,而有的可能还存在放贷的空间。”一位市场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2个月信贷紧缩已经成定局。
由于银行信贷在11、12月的供应将十分有限,银行的逐利性将体现出来。业内人士认为,信贷投放的主要方向将由短期向长期、从个人向对公转变。
总量对冲控制信贷规模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工行的全年信贷目标为9000亿元,其他三大国有银行都在8000亿元左右。”
根据相关统计,今年7月份,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43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当月投放额依次为:730亿元、630亿元、590亿元、480亿元。当时,上述四大行累计投放人民币贷款已经分别达到6000亿元、5100亿元、4350亿元、5020亿元。
而到了9月份,有关数据显示,工、农、中、建的新增贷款已经分别达到了9276亿元、8742亿元、6751亿元、6448亿元。
由此看来,工行与农行未来两月的信贷额度已经明显紧张。
投放结构或变化
正如招商银行(600036)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所言,如果按照7.5万亿的信贷目标,11、12月银行能够放出的贷款平均只有3000亿元左右。
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荣表示,控制通胀在宏观调控目标中的重要程度快速上升,因此监管机构有可能在11、12月压缩信贷规模。而目前贷款18%的增速相对仍处于较高水平,有下降空间。
李双武预计,预计11、12月月均贷款可能下降到4000亿元左右。全年新增贷款可能达到7.6万亿元,略超原计划7.5万亿元。
“11月16日调完存款准备金之后,银行还剩下80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此次调整之后,还剩下4500亿元,如果再调一次就只剩下1000亿元了。到那个时候所有的银行的信贷投放都要受到影响,但是也要看每家银行的结构。”徐彪告诉记者,由于所剩信贷无几,银行在11、12月的信贷投放结构可能会产生变化。
受到去年较高基数的影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呈现回落趋势,而短期贷款受到PMI连续3个月的回升的影响,同比连续上升。但是在信贷额度紧缺的时候,这种投放结构或突变。
徐彪表示,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银行的信贷将由短期向长期挪动。同时,银行的信贷也将从个人挪向对公项目。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