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新手来了 |
发帖数:10307 |
回帖数:1341 |
可用积分数:180790 |
注册日期:2008-03-12 |
最后登陆:2010-11-14 |
|
主题: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杭钢集团公司始建于1957年,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环境保护、职业教育、科研设计、黄金开采冶炼等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3年至2006年,杭钢连续四年进入全国最大500家大企业集团百强行列。目前,杭钢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41家,其中,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杭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有钢铁企业,多年来,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内外部发展环境来看,杭钢既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等“成长烦恼”,又面临着环境容量有限等“先天不足”,钢铁主业规模不可能有大的外延扩展,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巨大。正是基于对这种现状的准确把握,杭钢坚持一手抓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不放松,一手抓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不动摇,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了全方位的节能减排战略管理体系,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全国同类型钢铁企业前列。 通过努力,杭钢各项环保指标显著改善,排污总量大幅度下降,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连续7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两位,公司被评为浙江省污染治理先进单位和首批环保信用四星级企业,杭钢高线公司被杭州市环保局授予首批环境保护模范企业荣誉称号。2003年杭钢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杭钢创造的《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生态型钢铁企业建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近年来,杭钢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400佳、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杭州市模范绿化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工业生产能源节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杭钢成为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强化意识: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在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同时,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开展节能减排形势任务教育,使全体干部员工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是杭钢的生命线,是关系到杭钢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主动查找差距、研究制定目标、抓重点攻难点、狠抓工作落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同时,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表彰和报道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时宣传公司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措施和责任。他们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公司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工作小组,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上级环保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和节能目标要求,制定阶段性及中长期环境保护规划和目标,层层分解各项指标,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从严管理、从严考核的要求,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各单位年度经济责任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年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标本兼治:确保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在加大环保投入、提升治理水平方面,他们全面开展环境状况综合调研,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点带面,逐个突破。一方面,花巨资进行工艺技术改造,着力提升环保装备水平。“九五”以来,杭钢提出并实施了“以环保为主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改方针,先后淘汰了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耐火材料、5吨小电炉等10条落后的生产线,新建了小型连轧、80吨超高功率直流电弧炉、高速线材、合金钢棒材等4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有效推进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在“九五”投入环保资金20多亿元的基础上,“十五”以来累计投入技改资金53.4亿元,其中环保治理资金13.15亿元,先后对80余项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和改造,制定了高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内控标准,建成了大中型废气治理设施40余台套、废水治理设施16台套,有效缓解了结构性污染的矛盾。另一方面,采取自筹资金与国债贴息、环保补助相结合,完善合同能源管理、CDM等节能筹资和资金结算新方式,保证环保设施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坚持设备大中修与技改项目相结合,按照项目建设“三同时”要求,从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根据节能减排的重点和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着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在加强设备维护、提升运行效率方面,他们以贯标的思路加强环保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定环保设备运行标准,积极做好环保设备“三定”点检,加强性能跟踪和劣化倾向分析,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不断提高环保设备运行效率,切实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确保环保设备与主体设备同级管理、同等维护。积极落实环保设备管理责任,按照“一把手”负总责的管理原则,层层分解责任目标,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耗能设备的普查工作,积极选用国家或行业推广的高能效、低污染产品,制定高耗能设备分步淘汰计划,加大高低压变频器、高效变压器的使用范围,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污总量。 在加强综合利用、控制总量排放方面,他们按照循环经济、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积极开展用料结构研究,多途径、多渠道地组织工艺技术攻关,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加快节能“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冶炼、炼钢、轧钢等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操作法,不断优化操作制度,确保生产过程受控,杜绝过程污染。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的回收力度,强化冶炼钢渣的后续分解与处理,优化冷却水循环利用工艺,加大余热、余压的二次利用力度,切实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末端排放,全面完成各个阶段的节能减排目标。 变废为宝: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 加大余热、余能、余气的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推行蒸汽联网,全面停用了20吨以下的小锅炉,彻底消除了点多面广的小锅炉污染。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大大降低了燃煤等一次能源消耗,有效减少了污染。2007年,累计回收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45.4亿立方米,折合标煤68万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当可观。 大力推行节能新技术。“十五”以来,先后成功应用铁水热装热送、蓄热式加热炉、电炉炉壁烧嘴、高炉富氧喷煤、干熄焦等节能环保技术。目前,杭钢高炉煤气全部采用干法除尘,每年可减少原湿法除尘产生的污水1200多万吨。同时,2003年在国内中小型高炉上率先成功应用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TRT),填补了我国110余座255立方米~1000立方米级高炉尚无余压发电装置的空白,被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加以推广。2007年TRT系统年发电量达到8924万度,目前TRT系统每天发电量达到25万度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加强内部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杭钢每年回收利用各种含铁尘泥达10多万吨,用作炼铁生产原料,实现了废弃物内部循环利用。2000年起,与美国海穆公司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对钢渣进行深加工处理和综合利用;2007年,回收利用含铁尘泥和冶炼渣等固体废弃物近72万吨,用作炼铁、炼钢生产原料;新建矿微粉生产线,对高炉水渣进行再加工利用,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有效减轻了污染负荷。 发挥优势:主动承担消纳社会固体废物责任 钢铁企业具有三大功能,即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和废弃物处理、消纳、再资源化功能。杭钢在发挥好前两大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消纳、再资源化功能,积极配合做好社会固体废物的处理工作。2007年,回收利用社会废钢铁71.5万吨,拆解废旧汽车1200余辆,为城市综合利用废钢等固体废物开辟了崭新途径。 2006年5月,他们针对杭州市在医疗固废处理方面遇到的难题,积极开展利用高温炉窑进行医疗固废焚烧的工艺研究,成功提出并实施了焦炉焚烧医疗固废,达到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目的。2006年8月,他们又针对社会上近万吨有毒铬渣无害化处理的难题,及时研究并实施了利用高炉对危险固废铬渣进行解毒的短流程处理措施,降低了湿法铬渣处理的资源消耗和二次污染。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处理医疗废弃物近8480吨,处理有毒铬渣13849吨,为城市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注重效果:指标优于国内同类企业 通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环保指标明显优于国内同类型企业,并好于浙江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环保控制指标。 从能耗指标来看,2007年,杭钢万元产值能耗同比降低0.46吨标煤/万元,累计节约标准煤29.39万吨。杭钢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连续5年位居全国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前列,2007年吨钢综合能耗和可比能耗分别为492.6kgce/t和545.5kgce/t,在国内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六位。 从环保指标来看,2007年杭钢的废水排放合格率、废气排放合格率、含铁尘泥和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为100%,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吨钢COD、SO2和烟(粉)尘排放量等指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水平。2007年与2000年相比,在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明显下降,如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了38.4%,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7.29%,大大高于国家同期控制要求。 从环境整治来看,2000年以来,累计拆除临时设施和废旧厂房17.2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认养社会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2007年绿化覆盖率为28.36%,达到了“大街小巷一个样、厂房内外一个样、标本一个样”的整治目标。2002年隆重推出“绿色杭钢工业游”,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数5万余人次, 成为展示“绿色杭钢”、“文化杭钢”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