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管理员 |
昵称:随便股民 |
发帖数:12603 |
回帖数:3292 |
可用积分数:1283082 |
注册日期:2008-02-24 |
最后登陆:2025-07-24 |
|
主题:生益科技松山湖第二车间300多人创造13亿产值
300多人的车间实现了惊人的13亿元产值,这就是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松山湖第二车间(下称“生益科技松山湖第二车间”)。其实这个车间的人员素质配置并不耀眼,371名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7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员工19人,甚至,在这个成立仅3年多的新车间里,新招进来的新人达到了三分之二,但就是这样一个“菜鸟”车间,却一举成为了公司内部创新的排头兵,更是获得了今年的广东省“工人先锋号”。 身为车间厂长的王鹏只是将记者带进了车间,带到车间的员工中,让记者看到了车间创新的第N种逻辑。 【管理创新】 小纸条蕴藏管理大智慧 在生益科技松山湖第二车间,每一个生产线旁边都会摆放着一个小意见箱,每一天的下班时间,意见箱里都会放满了小纸条。 “不要小看这些小纸条,我们车间很多管理上的创新都来自于它们”,王鹏告诉记者,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勇于创新、公司特地设置了合理化建议的评比制度,只要通过公司评比被确定为合理化建议的,每一条给予10块钱的奖励,同时还推荐参与年度的评比大会。 在王鹏看来,10元奖励并不是最终目的,员工也不会是奔着10块钱去,最关键的是培养了员工日常工作的积极性,让一线员工也参与到车间的管理中来,增强了车间的整体管理水平。 “以前很多人一谈到创新,会立马想到高端的技术,其实,管理上的创新也很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技术创新更有效益”,王鹏表示。 【技术创新】 释放强大生产效益 员工在进行技术创新时,有时并不担心研究的过程,而是担心研究成果出来后,如何去申请专利、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研究成果。 王成,这位2006年进入车间的80后员工,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如今已是生益科技松山湖第二车间的技术创新骨干,五年多来,他已经获得了多个专利。他告诉记者,车间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鼓励员工创新体系,任何一个研究创新成果,员工只负责去研发,至于申请专利保护等系列问题,公司和车间都有专门的部门跟进,使得员工在进行技术攻关和研发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 2010年,车间共获得公司通过的专利8项,居公司首位。强大的创新能力,释放出强大的生产效益,2010年,这个只有300多人的车间实现了惊人的13亿元产值,成功获得了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