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中建IPO特批过会 市场期待利好出台
在沉寂了四个月之后,A股市场终于又将迎来大盘股发行。6月5日由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特批”过会的中建股份成为IPO低潮后的超级大手笔。 根据招股说明书介绍,中建股份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40%,融资规模预计达到426亿元。这是继中煤能源和中国铁建后,今年又一只募集资金超百亿元的大型IPO项目,也是今年以来A股发行的最大规模IPO项目。 在大盘的一些重要节点,每一个超级大盘蓝筹股上市,都会引发市场的一些猜测。在市场持续疲软、投资气氛谨慎以及地震灾害影响经济之时重启大型IPO项目,管理层想借此传达怎样的信息?投资者会对中建股份“特批”上市持怎样的态度?其发行会否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抑或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央企巨头撑局面 中建股份全称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12月10日。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建股份资产总额为1659.39亿元,负债总额1399.19亿元;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1683.06亿元,实现净利润70.65亿元。报经国务院特批,公司在设立未满三年的情况下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业内普遍认为,目前中建股份装入了中建总公司的所有资产和业务,按照中建总公司的业务和规模以及其大型央企背景,特批上市没有悬念。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在接受理财一周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建特批IPO只是个案,并无太多参考意义,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中建股份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石油集团、宝钢集团及中国中化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本次发行前分别持有本公司94%、2%、2%和2%的股份。此外,中建总公司还是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和中国建筑(3311.HK)的实际控制人。 招股说明书中透露,借助此次A股发行,中国建筑的战略发展目标将瞄准建设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在2010年跨入世界五百强前三百强,跨入国际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前三强。 根据公告披露,中国建筑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其全部主营业务资产整体改制设立而来,具有50多年历史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其海外业务近年来增速迅猛。此外,中建总公司连续两年荣登《财富》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榜,是中国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类企业。近几年来,“立足高端”的中国建筑总公司曾承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地标性工程项目。 作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驻境外的主要机构,中国海外集团1979年在香港成立,主要业务为基建及房屋建设。1992年,中海集团的旗舰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688.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已逾500亿港元,业绩出色。2002年,中海房地产业务与基建业务分离,加上物业管理,此三项业务成为中海的核心业务。同期中海地产成立,为中国海外子公司,主要负责公司地产业务,并着力拓展内地地产业务,迅速发展到20多个城市。中海地产期望单独在A股上市。2005年,中海地产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但未获通过,其后中海考虑整体回归A股。2008年初,中海董事长孔庆平表示母公司将赴A股上市,中建股份A股上市浮出水面。 上市为支持灾后重建? 中建股份此番巨额融资的主要资金用途也引起市场猜测,分析人士认为管理层在市场疲软、灾后时期特批中建是有深意的,或将对灾后重建做统一规划。根据中建股份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将用于5个大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共需425.66亿元。其中,约96亿元用于重大工程承包项目的流动资金,约80亿元用于普通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约70亿元用于购置施工机械设备,约11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约6亿元用于钢结构加工基地项目,约6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指出,为满足持续增长的运输需求,我国交通基建投资力度近两年不断加大。“十一五”规划对全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大约为3.8万亿元。这两年像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交通运输类企业上市比较多。此外,灾后重建的需要也是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累计捐款总额已超过3100万元,捐助物资超过400万元,并将捐建一所中国建筑博爱中学。中国建筑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三个月内为灾区建设100万套临时活动房屋用于安置地震灾民的要求,公司董事长孙文杰亲自赶往地震灾区指挥过渡安置房搭建的攻坚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建筑系统四川、甘肃等地的地震灾区负责承建安置性临时住房超过8万套,其中仅中建八局一家就接受了援建4.2万套和近百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目前公司已经为灾区建设完成并移交了超过5万平方米的临时活动房屋。 管理层或将出台利好? 中建股份巨额IPO消息一出,市场便有担忧。看空者认为,中建股份426亿元的融资规模,对于股市来说又将是一次大抽血,二级市场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则认为不必太过紧张,中建股份IPO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与前不久的紫金矿业IPO相似,随着发行的结束,市场压力将逐渐减弱。市场人士分析,相对于目前流通市值高达数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其发行不会给A股市场造成太大压力。截至6月5日,A股市场总市值约为21.96万亿元,流通市值约为7.42万亿元,假设中国建筑本次发行规模为400亿元,那么其融资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仅为0.5%。且一级市场资金非常充裕,A股市场完全有能力承受较大规模的发行。 看多者认为,中国建筑上市后作为A股市场最大的建筑企业,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目前A股上市的大型建筑公司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几家,总市值约3700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仅为1.6%,中国建筑的上市无疑将成为该板块的龙头企业,并提升该板块在A股市场中的市场影响力和更高的资金关注度。此外,2008年A股市场预测市盈率仅为23倍,估值水平较为合理。因此,同样具有良好基本面的中国建筑,上市后也一定会走出一波令投资者满意的行情。 近日,中国铁建H股走势一直比较强劲。若从此表象来看,或许可推断嗅觉灵敏的国际机构对此类品种的态度。为数不少的投资者相信,不排除监管层在近期出台利好的可能。对近期市场表现和相关政策梳理可见,指数下探到3000点后,管理层陆续有了一系列动作:降低印花税、严控大小非减持、王岐山要求基金稳定市场以及证监会对于券商集合理财的设立。可是管理层为何一边在救市,一边发大盘股?此举是否可以看作是管理层尚有众多底牌因而胸有成竹的信号? 一位资深股民在纵观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后总结:对大盘股的发行,在关键点位附近,极有可能作为管理层调控指数的工具出现。若真如此,那么目前管理层所想的就会是后期市场所见的。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