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取径债券市场
2011-07-21 08:27:13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1652
回帖数:2178
可用积分数:1782608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9-15
主题: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取径债券市场

2011年07月21日08:12
  6月27日,审计署发布《关于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的报告》,将长期以来扑朔迷离的地方政府债务推上前台。根据审计署审计报告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万亿元,占62.62%;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7万亿元,占21.8%;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7万亿元,占15.58%。截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

  地方政府债务的大规模增长,源自2008年末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执行过程中大量出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今年以来,随着银行体系信贷规模紧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资金断流的危险,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两方面因素作用下,违约风险凸显。4月的滇公路贷款信用事件以及6月的上海城投信用风波,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推上风口浪尖。虽然地方债务整体风险可控,但局部风险、短期风险不容忽视。

  一方面,局部负债率高,还债压力大。根据审计署报告,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并且,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另一方面,还债期限集中,短期风险加剧。根据审计署报告,所有债务中,2011年需要偿还的比重高达24.49%,2012年为17.17%,2013年为11.37%,即未来三年需要偿还的比例超过53%。偿债期限相对集中,增大了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提前了风险暴露的可能。

  7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同时,会议还要求妥善处理地方债,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仍将是城镇化进程中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在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48万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那么,说明其余5.22万亿元则是用于2008年之后新开工项目。一般来说,2008年以后新开工项目开发周期并未结束,大部分项目都需要后续资金保持其持续性。因此,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本着长短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存量疏导、增量规范的方式,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应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要从长期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2008年,财政部预算司成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处,专门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这一部门的成立,标志着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的开始,但要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需时日。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快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包括严格的债务融资程序、规范的资金运行管理制度、健全的债务风险控制体制、完善的债务管理行为监督制约机制等,多方位,全过程地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有效管理,力求实现标本兼治。

  其次,发挥债券市场的积极作用,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辟新途径。资金来源单一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在10.7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中,有约8.47万亿元(占79%)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以此推算,直接债务融资比重仅为21%。我国《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地方债,因此,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多样,举债程序不透明,违规举债和违规担保现象突出;并且,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这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增加了难度,提高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债券市场有望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辟新的途径。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市政债券,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约束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通过充分信息披露,让市场决定地方政府举债能力,将隐性风险显性化。这样既可以促进各地方政府按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举债,还方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采取市场监督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

  再次,积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据统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为4.97万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量的46.38%,因此,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而现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二是在紧缩货币政策下后续融资困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大多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有稳定的现金流,十分符合资产证券化条件。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从短期看,能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从长期看,不仅可以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还能借助市场平台化解融资平台风险,加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可谓一举多得。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和积极推动融资平台证券化,拓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渠道。

  最后,加强市场成员与政府合作,加快推动债务资本市场发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债券市场可另辟蹊径,但债务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场成员与政府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近期,交易商协会、央行分支行、地方政府、中债公司和市场成员共同研究提出的“区域集优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性质的新试验。此计划希望于集中市场主体的智慧,动员市场主体掌握的经济资源,共同为民生工程实施、为中小企业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探索一条新的融资路径,推动债务资本市场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