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内蒙古:到“十四五”末 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2022-03-04 10:09:1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21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6
主题:内蒙古:到“十四五”末 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3月3日消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 2025年前,开展“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绿氢制备示范项目15个以上,绿氢制备能力超过50万吨/年;鼓励工业副产氢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氢利用超过100万吨/年,基本实现应用尽用;建成加氢站(包括合建站)100座以上;加速推进燃料电池车替代中重型燃油矿用卡车和公共服务车辆,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5000辆以上,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等。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形成集制备、存储、运输、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集群,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招商证券认为,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起步阶段,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占比不到0.1%。预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由2020年的7352辆增长至2025年的1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68%,预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总拥有成本(TCO)与纯电动汽车等竞争产品的成本在未来达到平衡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各细分领域市场渗透率提升的重要转折点;政策补贴的发力将在整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

东莞证券指出,氢能需求量加快增长,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约3342万吨,至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提高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至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约1.3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未来中国氢气需求将逐步提高。随着其他大型央企进入氢能源行业,未来氢能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在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雄韬股份(002733)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同时在低载铂量催化剂、膜电极、铝制氢等各个领域自行投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春晖智控(300943)加氢机电磁阀目前公司已送样,正处于客户样品验证阶段。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在煤改气、油气回收、新能源等领域的拓展与开发,从而在碳中和背景下,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富瑞特装(300228)公司全资子公司张家港富瑞深冷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氢燃料电池车用液氢供气系统的研发工作,产品样品现已试制完成有待进行装车试验。公司无燃料电池的技术储备,近期,公司决定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专业从事研发制造各类氢燃料电池系统配套零部件产品。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022-03-04 10:11:40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2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215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6
内蒙古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日电(记者于嘉、赵泽辉)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百余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近百辆推土机、运输车在沙漠上来回穿梭,光伏电站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得到国家支持,我们特别有干劲。”项目投建方之一的亿利光伏治沙集团总裁张永春说。

2021年10月,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开工。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运营后生产的绿色电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100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00万吨。发电的同时,还可治理10万亩沙漠。

这处光伏治沙项目只是内蒙古近年来加快发展新能源的“冰山一角”。

作为中国主要能源基地之一,内蒙古2021年原煤产量10.4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左右;2021年末火电装机容量9828万千瓦。



这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一处风电场。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近年来,为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内蒙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无碳转型,不断提高新能源的比重。

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全区超过1/3的电力装机和超过1/5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新能源发电量与等量火电相比,减排总量相当于造林18万公顷。内蒙古能源局局长王金豹说,2022年,自治区力争新增并网新能源2000万千瓦左右,使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0%左右。

在壮大新能源的同时,内蒙古还加快打造零碳产业园区。

眼下,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零碳产业园项目正紧张施工。这一项目由远景科技集团建设,产业园内的能源供给全部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等零碳能源。园区内的项目包括风机装备制造、动力电池生产、氢能制备及其上下游产业,年产值可达千亿元。

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零碳产业园项目落地鄂尔多斯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测算,鄂尔多斯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风能资源储量达5000万千瓦以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盖志毅说:“零碳产业园把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的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此外,内蒙古还在节能降耗上苦下功夫,出台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煤电节能降耗及灵活性改造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纷纷响应。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自动化设备控制生产。(受访者供图)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项高纯铸造生铁项目,主要运用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实现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的革命性转变,避免传统烧结和焦化等工序,碳排放量下降30%以上,综合能耗也明显降低。

“目前投产的工艺实现了利用20%的氢替代煤进行冶铁,计划2025年实现全氢工业化冶炼。”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川说。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