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机器视觉赛道的热度持续上升
2022-08-09 08:47:37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大牛股
发帖数:112653
回帖数:21877
可用积分数:99900140
注册日期:2008-02-23
最后登陆:2025-09-12
主题:机器视觉赛道的热度持续上升

机器视觉赛道的热度持续上升。



“机器视觉是感知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工智能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能力和智能世界的入口。”8月8日,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暨新品发布会在延安举行,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表示,华为将在视图编码、视觉智能等各方面加大投资,持续构建端边云全场景产品竞争力。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当日,A股机器视觉概念震荡走高,全天收涨2.3%。其中,思林杰以10.01%的涨幅领涨板块,赛为智能、海天瑞声、天准科技等个股涨逾7个点。



华为机器视觉军团战略升级



此次发布会上,华为机器视觉军团宣布战略升级,以新市场策略、新产品组合、新服务策略、新生态体系做深做透机器视觉产业,并围绕破解AI落地难题,从架构、产品、生态全链条进化,加速AI落地。



据悉,华为机器视觉军团成立于今年5月。同期,机器视觉指向的“感知”被定义为华为ICT四大核心能力之一。



华为机器视觉军团CEO洪方明在8月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成立军团后,华为机器视觉会迎来四大新升级:



包括以短链条运作的模式来贴近市场,快速决策,更好地为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



围绕端边云协同的架构,提升感知产品竞争力,加大与其他产品线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上线服务中心及作业平台,协同有竞争力的产品,打造更有温度的服务;



提供更加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和伙伴建立起更广泛、更紧密、更健康的深度合作模式。



图片
华为机器视觉军团CEO洪方明发言

图片来源:华为



随着人工智能蓬勃发展,AI技术日渐成熟,但是技术成熟不等于规模商用。华为机器视觉军团CTO&COO、华为机器视觉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段爱国在发布会上直言,AI落地面临如算法固化迭代难、场景多样选品少、工程复杂成本高、技术跨越组合难等诸多挑战。



“从技术上来讲,AI已经很成熟了,从商用落地上来讲,AI仍然很困难,这也是华为在思考的问题。”段爱国介绍,华为机器视觉军团将从架构进化、产品进化、生态进化等三个维度做出布局。



图片
华为机器视觉军团CTO&COO、华为机器视觉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段爱国演讲

图片来源:华为



具体来看,在架构层面,华为机器视觉军团推出面向端边云产品打造标准、开放、协同的全场景“好望AI架构”,实现算法模型的快速开发,端边云灵活部署,推理高效运行。



在产品层面,华为机器视觉军团围绕场景打造AI产品货架,上线ELIV轻智能系列、微光全彩系列、高空抛物系列、智慧停车系列、新一代好望球机系列五大新品摄像机,以产品组合能力来支撑AI项目的快速落地。



段爱国在发布会上以高空抛物场景举例表示,华为携手专业伙伴一同做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能够支撑4*4最小监测像素。“10层楼一个烟头抛下来,我们都能监测到。不但能监测到,还能画出抛物轨迹,过滤飞虫、下雨、落叶等多种干扰。”段爱国说。



除此之外,华为机器视觉的好望生态体系持续进化,以新运营模式和赋能体系,携手伙伴加速AI落地,构建更有生命力的生态体系。



产业链近期频获调研



由华为等业内巨头点燃的机器视觉热度很快传导到资本市场。



上证报记者在互动易平台发现,近期许多投资者在平台上追问相关公司是否与华为机器视觉有合作。



图片
图片来源:深交所互动易



除此之外,东财Choice数据显示,7月以来,奥比中光、埃斯顿、凌云光、格灵深瞳、奥普特等机器视觉相关上市公司接受了多家机构的调研。



其中,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接受调研的次数、接待机构数均位居首位,期间机构接待量高达495家;上市仅一个多月的凌云光位居第二,共迎来了200余家机构调研。



从上市公司调研记录来看,“公司的核心算法优势”“自主开发上游器件应用情况”“产品的技术路线”等等问题备受机构关注。



眼下,借助机器视觉等AI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已成为许多制造业企业的共性需求。根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预测,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自2021年起将保持28%左右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到2023年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296亿元。



较高的复合增长率、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也让机器视觉被行业视为“长坡厚雪”的赛道。



财通证券分析师杨烨认为,机器视觉核心价值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硬件工艺与软件开发水平决定产品技术天花板。国内厂商凭借本土化的服务能力、强大的非标定制能力、以及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在光源、工业相机等领域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率。相对而言,软件需要长时间的数据资源沉淀,是目前国内厂商追赶发力的核心方向。



中金公司认为,对于机器视觉厂商而言,需要关注下游拓展能力、上游研发能力和通用化设计能力。局限于单一赛道的企业难以做大,能够切入更多应用领域且处于景气上行周期的企业有望增厚业绩规模。同时,掌握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有望使厂商具备议价能力,长期看体现成本优势。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