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精华): 中国移动、华为给出5.5G商用时间表
|
2024-02-26 21:07:36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大牛股 |
发帖数:112606 |
回帖数:21874 |
可用积分数:99862445 |
注册日期:2008-02-23 |
最后登陆:2025-07-18 |
|
主题:中国移动、华为给出5.5G商用时间表
今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MWC是全球通信领域最权威的展会, 被视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风向标。
本次会议上,5G-A(5.5G)成为众多参会方的重点议题,中国移动、华为已经给出商业化日程表——
中国移动规划部总经理表示,2024年是5G-A的商用元年,中国移动将从今年开始构建5G-A商业模式,完善5G-A基础设施,推广5G-A应用场景,加强5G-A产业生态,争取到2026年底实现5G-A的全量商用。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ICT销售与服务总裁李鹏在会上也表示,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结合云和AI技术的发展,运营商商业增长的潜力巨大。
5G-A,又称5.5G,全称是5G-Advanced,为进阶版5G,目标包括上下行速率提升10倍、连接密度/连接数大幅提升、时延及可靠性进一步改善,并在通感一体化/内生智能等方面进行探索。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从5G到6G的迭代还需要一定时间,在过渡期内,5G-A被寄予厚望。
据悉,本届MWC 2024已有超过300家中国企业参展,包括华为、中兴通讯、中国信科、联发科等厂商将会展出5G-A相关产品。
5.5G能为通信产业链带来什么新变量?
一代通信技术配套一代基础设施、终端应用,5.5G是面向2025年到2030年规划的通信技术,对5G应用场景进行了增强和扩展。随着5G新通话、裸眼3D、远程工业互联等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基站产业链,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关键环节有望迎来新机遇。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表示,预计2024年为5G-A首版标准冻结及商用化元年,射频产业链有望受益于5G-A的建设部署。
该机构称,由于高频段信号的覆盖范围受限,5G-A基站的覆盖密度可能提升;同时,单基站的天线通道数可能进一步增加,在MIMO的基础上向ELAA-MM升级,对应单基站射频器件价值量或将提升。
具体来看,由于天线通道搭配一套射频器件,包括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A)、ADC/DAC转换器等,5G-A在射频器件的用量上将大幅增加;此外,对于ADDA,更大的通信带宽对采样速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PA,GaN-SiC功率放大器有望受益于高频段的引入;同时,天线通道数增加导致走线复杂度及元器件增加,叠加传输速率提升及高频段演进对信号损耗更高的要求,PCB&CCL有望向更高层数及更小损耗的材料升级,驱动行业壁垒及价值量提升。
中航证券此前也表示,基站有望开启迭代升级周期——相较于5G基站,5.5G基站的超大规模天线数量提升至192通道以上,成倍数增长。随着基站通讯频段向5.5G演进,对基站射频的性能和数量都产生了新的需求,天线、滤波器、PCB等环节有望受益。
招商证券则更看好运营商,从5G向5.5G的演进有望提振并稳定运营商对5G网络建设的投入,该机构强烈推荐中兴通讯,建议关注信科移动、盛路通信、通宇通讯。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
2024-02-27 06:36:27 |
|
|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花脸 |
发帖数:71042 |
回帖数:2174 |
可用积分数:17684006 |
注册日期:2011-01-06 |
最后登陆:2025-07-18 |
|
中国移动董事长:人工智能成新生产工具,算力成新基础能源 “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6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视觉中国 图 2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中国移动(600941.SH,00941.HK)董事长杨杰抛出上述观点,他表示,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掀起的创新浪潮,成为全社会热点,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在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方面,杨杰指出,如今,AI通过对近乎全量知识的汇聚整合,形成了接近人类的理解表达、逻辑推理和泛化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增强的“缩放定律”,即当参数规模超过一定数量级后,AI的性能会突破与资源投入之间的线性关系,涌现出跨越式增长。这意味着生产工具将实现对人类智力的延伸,为解决更多更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供关键支撑。 在数据方面,杨杰表示,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为主导、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的信息文明时代,数据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呈现出增强的“梅特卡夫定律”,即产品服务价值随数据规模和质量的提升呈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数据能够发挥对传统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速知识沉淀、创新和扩散,成为驱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算力方面,煤炭、石油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一次能源”,电力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算力可视为信息能量一体化形成的“三次能源”,“随着算力成为全社会的共性需求,呈现出增强的‘摩尔定律’,即GPU等芯片性能翻倍和成本减半的周期从18个月减少到12个月。这意味着通过推动算力相关软、硬件融合创新,能够持续实现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算力供给,为全社会数智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杨杰说。 据悉,杨杰不止一次以“算力”“人工智能”为关键词进行演讲。在2023年11月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杨杰就指出,当前全社会各领域对于算力的共性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预计未来5年全球算力总规模的年均增速将超过50%。面对这个趋势,要加快算力网络的产业实践,强化通算、质算、超算、量算等多样算力,统筹运用和大规模供给,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可以即取即用的技术。 此外,杨杰也在乌镇峰会上指出,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未来三年,在生产经营环节应用AI大模型的企业的占比将提高到80%以上。 算力、大模型的进展方面,中国移动曾披露,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智算算力已经达到5.8 EFLOPS,自有算力总规模达9.4 EFLOPS,预计年底可达到11 EFLOPS。中国移动正在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计划2024年投产。 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启动了算网大脑“天穹”全网试商用,并发布了“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训练数据规模超两万亿Tokens。当时,中国移动方面表示,早在2013年,中国移动就成立了“九天”人工智能团队,目前核心技术人员规模近1500人,累计投入超百亿元。 杨杰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将推进数网融合、算网融合、智网融合,充分运用大模型等AI技术,加快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客户体验的变革重塑。打造智能应用、推理引擎、未来物种,比如,构建面向多样场景、复杂任务的行业级AI大模型,培育比特数智人、人形机器人等新业态。下一步,中国移动愿与GSMA及产业伙伴一起,共享网络运维、营销客服等行业级AI大模型能力,打造算力、数据及训推一体化的模型即服务(MaaS)。 关于中国移动的5G用户数量,杨杰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开通5G基站超190万个、5G套餐用户近8亿。 中国移动发布的2024年1月客户数据公告显示,公司移动业务客户总数约9.2亿户,5G套餐客户数约7.9亿户。 2023年10月20日,中国移动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营收为775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6646亿元,同比增长7.2%,销售产品收入及其他为1110亿元,同比增长7.4%。EBITDA为2685亿元,同比增长6.7%;股东应占利润为1055亿元,同比增长7.1%。基本每股盈利4.94元。 中国移动表示,中国移动在2023年的资本开支结构有一定变化,全年CAPEX(资本支出)预计是1832亿元左右,较2022年下降20亿元左右。2020至2022三年的5G投资高峰已过,2023年5G网络投资计划为830亿元左右,较2022年下降130亿元左右,为算力资本开支增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能够保证资本开支的整体平衡。 对于2023年全年业绩,杨杰曾在2023年3月作出预计,一是收入规模超万亿,二是利润规模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高一年。杨杰称,在接下来的二至三年,中国移动都将会延续发展态势。 截至A股收盘,中国移动跌1.45%,报103.16元/股,总市值2.21万亿元;港股方面,中国移动跌1.55%,报66.8港元/股,总市值1.43万亿港元。
|
|
结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