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进入临床
2025-02-20 08:37:3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0868
回帖数:2174
可用积分数:17650881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7-13
主题:“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进入临床



科技日报
记者19日获悉,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基于我国罕见病知识库多年积累和中国人群基因检测数据研发,是国际首个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罕见病大模型。”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罕见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抒扬介绍。

近年来,AI技术在医疗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在罕见病领域,传统AI模型存在数据匮乏、知识可信度低、决策逻辑不透明等缺陷,难以满足罕见病诊疗需求。

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携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诊疗经验、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与质控中心大数据同AI技术深度融合。历时两年攻关,最终打造“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

合作团队研发了主动感知交互、鉴别诊断以及“数据+知识”混合驱动等技术,并成功引入了DeepSeek-R1的深度推理能力,构建起罕见病诊疗的智能基座。

张抒扬介绍,“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具有三大核心优势:决策逻辑符合临床思维范式,能有效抑制AI幻觉,可实现知识自主迭代。此外,“协和·太初”大模型使用便捷,罕见病患者与大模型多轮交互后,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问诊咨询并获得初步诊疗建议。

合作团队给“协和·太初”的定位是技术指标跻身国际前沿、疾病辅助诊疗能力保持国内领先。基于这一目标,研究团队构建了“症状—检查—鉴别诊断”的渐进式推理链条,与医生的临床思维高度契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徐波教授介绍,该模型可以展示从症状到诊断的决策过程,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建议,还能帮助医生快速掌握诊疗思路。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AI“幻觉”,“协和·太初”构建了多维度可溯源的知识库。具体做法是,通过整合权威数据、动态更新知识、增加溯源机制等方式,有效抑制模型“幻觉”,增强临床决策的可信度。

徐波介绍,优秀的AI模型需要海量数据训练,但罕见病病例分散、数据稀缺,导致传统的AI模型难以得到有效训练。对此,研究团队创新技术路径,采用极小样本冷启动的方式,仅需少量数据与医学知识融合即可实现覆盖全流程的辅助决策功能。同时,“协和·太初”模型通过与患者的交互记录评估诊疗过程,实现决策驱动数据的主动更新进化,形成“临床使用—数据反馈—模型迭代”的闭环。

张抒扬介绍,“协和·太初”2024年2月发布后,在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联合门诊试点应用一年,效果良好。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