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建言沪港金融合作:从ESG、资本市场 到人民币国际化
2025-06-19 10:45:26          
功能: [发表文章] [回复] [快速回复] [进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 #1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昵称:花脸
发帖数:70647
回帖数:2173
可用积分数:17568276
注册日期:2011-01-06
最后登陆:2025-07-01
主题: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建言沪港金融合作:从ESG、资本市场 到人民币国际化


2025年06月19日 10:27 作者: 记者 宋薇萍 实习生 解鸿莱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实习生解鸿莱)“上海和香港,人们形容为‘双珠之城’,代表的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不断向前。今天我们在陆家嘴论坛期间来集中讨论这两个城市的金融合作,我想突出的关键词是——合作与发展。”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6月18日晚间在2025陆家嘴论坛之深化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合作发展分论坛上如是表示。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周汉民从目前的国内外形势出发,提出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为发力点推进沪港两地金融合作与发展,建议通过在标准制定与对接、金融产品创新、信息共享与交流以及支持绿色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沪港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会议间隙,周汉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沪港合作,最核心的核心是关于孵化与培育。建议双方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合作力度,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加大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绿色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共育绿色企业和人才。”

  周汉民特别呼吁,一方面,沪港两地亟须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合作力度。其中,香港可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配置功能,为上海的绿色企业引入国际资金;上海则可为绿色企业提供产业落地和发展的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例如,推动上海的绿色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或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上海的绿色项目投资。同时,沪港双方可共同打造绿色企业孵化和培育平台,为初创期的绿色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和资金对接等服务,加速绿色企业成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沪港两地亟须深化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合作,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生态。他认为,尤其在快速扩张的加密资产市场,沪港两地可以探索在稳定币等方面加大相关压力测试,努力在跨境投融资金融机构互设、金融产品互认、金融信息互享领域加强互动,探索更多的务实合作,推动两地数字金融发展。

  建立统一的ESG标准体系刻不容缓

  “当前,国际金融领域对ESG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周汉民分享说,为确保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能获取充分的ESG相关信息,各国监管机构致力于提高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水平。

  例如,国际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CFD)提出了一系列ESG信息披露建议,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2号——气候相关披露》。在国内,香港交易所也在持续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从最初的一般披露逐步转变为“不披露就解释”原则。自2016年起,香港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每年发布ESG报告。2025年1月1日生效的新规依据ISSB准则优化了有关气候的信息披露规定,使ESG披露准则呈现出强制性和可量化的新特征。

  他认为,作为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议题,ESG发展呈现五大特征:第一,ESG的监管强制化:从自愿披露到法律约束;第二,ESG的标准整合化:从多元割裂到规则趋同;第三,ESG的产品多元化:从绿色债券到全链条覆盖;第四,ESG的投资者主导化:从道德责任到核心理念;第五,ESG的技术赋能化:从人工披露到数字驱动。

  从统一标准的要求出发,周汉民认为,建立统一的ESG标准体系已刻不容缓。“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缺乏统一公认的绿色标准。参与ESG评级的机构众多,且不同机构的评级标准和方法存在差异,这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从五个方面强化ESG合作

  “把沪港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做实,尤其是在ESG方面做出新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可以影响世界,也可以惠及自身。我认为这是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周汉民认为,沪港两地在ESG领域开展合作,对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

  在ESG领域寻求共识与合作,周汉民认为,上海和香港都需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议双方从制度建设、产品创新、信息共享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具体如下:

  ——统一标准合作:鉴于全球范围内ESG标准的缺失,沪港两地具备合作推动建立绿色标准体系的优势。上海在金融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底蕴深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建议双方携手制定出既符合国际规范又适应本地发展需求的绿色标准体系,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明确指引,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

  ——与国际标准接轨:建议沪港两地共同推动本地标准与国际主流ESG标准的对接,提升沪港金融市场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参与本地绿色金融市场,促进资金跨境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金融产品创新:建议沪港两地联合开发更多种类的传统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上海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融资需求,香港具备成熟的金融市场和专业的金融人才。双方合作将为绿色产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支持绿色项目发展。同时,双方可共同探索新兴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碳金融产品、绿色ETF等。香港在碳市场和绿色ETF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例如2022年推出了自愿碳市场CoreClimate和首个碳期货ETF。沪港合作将进一步拓展这些新兴产品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为节能减排的经济行为提供正向激励。

  ——信息共享与交流:建议加强沪港之间上市公司ESG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可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决策参考。建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上市公司ESG数据,促进投资者对两地市场的了解和投资。

  ——协同监管与市场培育:建议双方可分享在ESG监管、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香港在ESG信息披露监管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上海可借鉴香港经验完善本地监管制度;同时,上海在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具有优势,也可为香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周汉民认为,国际金融领域的ESG合规要求为沪港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在标准制定与对接、金融产品创新、信息共享与交流以及支持绿色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沪港两地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未来,随着ESG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沪港合作可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和方式,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探索更有效的ESG实践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结构注释

 
 提示:可按 Ctrl + 回车键(ENTER) 快速提交
当前 1/1 页: 1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