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小女子 |
发帖数:13443 |
回帖数:1878 |
可用积分数:5913365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24-11-07 |
|
主题: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遭遇“成长的烦恼”
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提速,一座座高大炫目的楼宇崛地而起,一排排矮小的旧建筑被清理出城市发展的舞台。与此同时,中国每年新建建筑、房屋拆迁等产生3余亿吨建筑垃圾。但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刚刚起步,全国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循环利用建筑垃圾的企业正遭遇“成长的烦恼”。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目前,中国建筑垃圾处理方式非常简单,主要是暂存堆放和填埋处置。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介绍,青岛仅市区的建筑垃圾产量每年就高达1000万吨,其中70%用来填海,10%采用填埋方式解决。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中国循环利用建筑垃圾的技术并不存在难题。但既然加工工艺不复杂、大量的建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为何中国仅仅只有5%的建筑垃圾被循环利用,全国仅有寥寥10余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类企业?
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告诉记者,此类企业发展存在困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原料。“我们是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但是我们却没有原料,还要自己花钱买垃圾,自己花钱运到工厂,真的很无奈。”
记者了解到,现在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建筑垃圾源头监管乏力和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相互叉的问题,没有从源头上做到“谁产生垃圾谁处理”。建筑单位只负责将建筑垃圾从工地上清理干净,运往哪里和怎么处理一般都交给运输公司。为利益最大化,运输公司便就近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或填埋,尚未形成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循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产品推广的体制和机制。
青岛磊鑫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康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处理成本高也是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一。“企业得自己将垃圾运输回来,加工处理建筑垃圾需分拣,这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灰尘,这又要企业花钱来处理污染。”
因此,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产品与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相比,价格上不占优势,目前两者价格基本持平或前者略低。但记者了解到,即便价格略低,绿色再生建材也不受市场欢迎,因为中国消费者按照惯性思维认为建筑垃圾制成品质量不好,建筑商自然就不愿意用。
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企业、行业专家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要促进这个“萌芽”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须法律、政策和舆论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发挥价值。
专家认为,中国应确定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试点,出台地方法规进行引导,在吸取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出台国家立法。地方法规应从建筑拆迁的评估、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加工处理、产品质量和产品推广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导,特别是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后续加工处理应确定由一个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防止职能交叉形成“三不管”区域。
目前,青岛市已启动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地方性立法程序。7月份,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青岛理工大学的配合下完成了立法前评估,预计明年出台法规。青岛将成为继深圳之后,出台有关建筑垃圾地方立法的第二个中国城市。
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应给予再生利用企业优惠政策,最重要的是保证建筑垃圾无偿送到该类企业手中,降低再生建材产品成本,提高其价格竞争力。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地方建筑材料管理处处长侯方正认为,为扶持再生利用企业的发展,应做好再生建材推广工作。例如,力争在世博会、世园会以及各类备受关注的展馆建设过程中使用再生绿色建材,提高其公众认可度。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