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高级金融分析师 |
昵称:明天涨停 |
发帖数:20129 |
回帖数:1193 |
可用积分数:98351 |
注册日期:2008-03-23 |
最后登陆:2010-12-27 |
|
主题:从中国船舶股价轮回看机构价值投资
我国股市自从去年10月6日创下历史最高点6124点后,便出现了一轮大幅下跌,最大跌幅已经达到56%。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高价股的中国船舶于10月11日创下300元的天价后,也走上了价值回归之路。在中国船舶的暴涨和暴跌过程中,机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价值投资让中国船舶登上了A股最高巅峰 根据机构的普遍预测,中国船舶2008年-2010年的每股收益为8.2元、12.7元和14.25元。正因为如此,从2007年开始,机构对中国船舶二级市场的股价进行了毫无顾忌的拉升。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船舶的收盘价是31.8元。而到2007年5月28日,中国船舶的收盘价已经高达104元,首次成为百元股票,涨幅已经达到227%。从8月份开始,机构对中国船舶进行了更为凶猛的拉升。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中国船舶的股价从150元左右涨到2007年10月11日300元的巅峰,成为我国股市第一高价股。至此,中国船舶当年的累计升幅高达843%。涨幅之大让人叹为观止。据有关统计,2007年6月30日,机构持有的流通股占比高达82.38%。由此可以看出,机构在中国船舶的暴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机构疯狂出逃导致股价雪崩 2008年1月8日,中国船舶盘中摸高296.98元后股价同我国股市的整体走势一样,一路狂泻。截至前期的最低价70.5元,累计跌幅高达76.5%。本次暴跌,机构由上一年的抱团取暖转为各自逃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统计显示,截至3月31日,机构投资者持有3881.9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28.82%,与去年12月31日的机构持股结构相比,机构持有家数从105家降至17家,合计持股数量减少56.2%,持仓流通股占比下降36.87个百分点,机构高度持股的盛世彻底终结。 机构集体看淡是否过度 国金证券于5月中旬发布的《中国船舶价值投资报告》,很好地回答了机构投资者突然看淡中国船舶的原因。上述报告分析,因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未来3年航运贸易量的平均增速为4%,而全球新增运力投放的增速却超过9%,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全球船企在手订单增速趋于停滞,新增订单连续5个月负增长,BDI指数高位下跌和船价小幅回调,预示造船业从景气高点开始逐步进入转折期。此外,中国船舶人士也表示,公司今年计划承接合同金额是256.65亿元,目前面临着包括汇率税率变化、船舶配套资源紧缺、钢材涨价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泰君安研究员甚至预测认为,钢价和汇率变化对中国船舶2008年EPS的影响,会达到1.5元。 然而,也有不同的意见。兴业证券于5月30日发布的《中国船舶调研信息速递》报告显示,资产注入后,中国船舶由原来的只是船用柴油机业务转变成造船、修船、柴油机三大业务。上述三大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1%、14%、11%,公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对于原来单一的柴油机业务,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又据统计,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亿载重吨,增长131%。这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的23%、42%和33%。对此,船舶专家分析,已经完工的数量增长仅30%,而新接和已接订单的增长却均为130%以上,足见产能的扩张和需求的扩张根本不成比例,船市的火爆显然还要延续。此外,供需不均衡也会让单船的利润水涨船高。 从中国船舶股价的轮回来看,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实际上是很偏激的,它们的疯狂炒作直接导致了股价的暴涨和暴跌。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