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头衔:金融岛总管理员 |
昵称:花脸 |
发帖数:71663 |
回帖数:2178 |
可用积分数:17830341 |
注册日期:2011-01-06 |
最后登陆:2025-09-17 |
|
主题:央行主管信用评级行业有利于债券市场发展字号
2012年01月05日07:43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高国华
酝酿近两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每次会议都将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改革。也因此,在会议前夕业内人士围绕会议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此前公布的2010年国务院部署的重大课题中,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这两项涉及债券市场发展的议题,将成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研究的重要内容,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来说同样意味着迎来历史性机遇。
众所周知,信用评级已成为信用产品定价和风险识别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国内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类信用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信用评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在提高发债主体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信用债券市场的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央行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6.7万亿元,截至11月底,我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21.6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量为21.0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托管量的97.1%。其中信用债扩容势头迅猛。据统计,除了企业债发行规模受年中的城投债风波影响发行规模较2010年略减外,2011年短融、中票、公司债的发行量分别比去年增加约四成、六成和三成。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62亿元,2011年当年企业通过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1.82万亿元。
很显然,随着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发债企业也从最初的央企和大中型国企逐步拓展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行人的信用差异日渐扩大,这对投资者购买信用类债券的信用风险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外围经济复苏乏力、国内信用事件苗头初现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完善金融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市场参与各方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张,中国需要熟悉本国环境的评级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指出,要清理各种有关依赖外部评级的监管规定和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大型金融机构的自主判断,大型金融机构应降低对外部评级的依赖性,同时支持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给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促使它们未来成长为国际型的评级机构。周小川指出,为本土评级机构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双评级制度;即对涉及本土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评级,如果需要选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应在制度上规定,实行双评级模式,就是在选取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的同时,须选取一家国内评级机构。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G20伦敦峰会时,就提出应完善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和监管制度。此后,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减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成为各国政府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重要内容。专家表示,在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加强评级机构监管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欧盟更是在近期出台了加强评级机构监管的政策提案。鉴于信用评级服务在支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应尽早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进一步推动本土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
业内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国务院明确人民银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的主管部门,这意味着中国评级行业多头监管的格局宣告终结。周小川针对评级行业改革发展的系统阐述,为我国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其中,在投资人付费模式改革创新、扶持本土评级机构等方面的构想,对于推进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专家认为,我国的评级机构应认清行业发展大趋势,据此制定公司战略,方能在时代发展潮流中发展壮大,在国际评级行业格局中占据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相关资料显示,1997年央行颁布《关于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机构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通知》,初步确认了9家评级机构企业债评级资格,中国评级业自此走上独立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央行还将信用评级拓展到了银行信贷领域,为资信评级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此后,央行先后推出了短期融资券与中期票据评级业务,扩展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容量,进一步壮大了评级业务规模。不仅如此,2003年,央行成立征信管理局,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下监管评级业;2006年,央行颁布《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此后,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则在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2010年9月29日,交易商协会代表全体会员出资成立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正是旨在探索实践投资人付费模式,切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利益链条,最大限度保持评级机构独立性,促进国内评级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发展。此外,为推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协会还组织评级业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门机构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致力于研究推动评级行业发展的外在生态环境,为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由央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的主管部门,意味着下一步信用评级行业的相关规范或将统一,推动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有助于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服务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来自评级机构的专家对本报记者介绍说。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沅帆认为,在央行统一主管信用评级行业后,最紧迫的事情是规范从业资格许可,调整评级资格许可名单。“央行应明确主管的目的就是大力扶持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通过强势主管增强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同时加快促进和规范评级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基础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周沅帆说。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蔡国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仍是发展严重不足,应抓住当前这一有利时间窗口,加快发展步伐。首先,健全法律、加强监管。尽快出台信用评级基础法律,争取能在《征信管理条例》中对信用评级业务加以规范。其次,要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探索推出再评级、双评级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评级信息参考。四是鼓励有条件的评级机构“走出去”,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上海大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合法经营金融岛网络平台,从未开展任何咨询、委托理财业务。任何人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与金融岛无关。金融岛对任何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确或暗示的保证。股市有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